[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30319.8 | 申请日: | 2015-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明华 |
| 主分类号: | F28F25/08 | 分类号: | F28F25/08;C02F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 |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绍兴市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热处理 环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水热污染是水温异常升高的一种污染现象。天然水水温随季节、天气和气温而变化。当水温超过33~35℃时,大多数水生物不能生存。水体急剧升温,常是热污染引起的。而这些水温的提升,大多数都是由于工厂的工业水处理不当,排放的工业水水温过高。
所以现在当地部门对工厂都进行管制,要求其对工业水进行水热处理,但是由于现在大部分水热处理装置造价普遍较高,且水热处理效果不佳,不仅影响了其实用性,还对水热污染质量起到的效果不是太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生产成本较高和水热处理效果不好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水热处理效果好的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水管、设置在进水管上的第一阀门、设置在壳体一侧的出水管、设置在出水管上的温度测量仪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出水管上,所述壳体中设置有水处理机构,所述水处理机构包括分流装置和若干吸热单元,所述分流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顶端且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分流装置中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球形喷头,所述球形喷头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孔,所述喷水孔沿球形喷头的外周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吸热单元设置在分流装置下方,各吸热单元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吸热单元包括若干吸热装置,同一吸热单元的吸热装置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吸热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导水管和若干均匀分布在导水管上的吸热球,所述水平方向的吸热球的数量与球形喷头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吸热球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沿吸热球外周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吸热球的吸热效果,所述吸热球的制作材料为铜。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控制精度,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通过分流装置对热水进行分流处理,随后通过吸热单元对各个水流进行吸热,提高了对水热的处理效果;同时吸热球上设置有若干凹槽,能够使得待处理水在吸热球上进行逗留,使得吸热球对热量进行长时间吸收,进一步提高对水热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的吸热单元的侧视图;
图中:1.进水管,2.第一阀门,3.分流装置,4.导水管,5.吸热球,6.温度测量仪,7.第二阀门,8.出水管,9.壳体,31.球形喷头,32.喷水孔,5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水热处理的环保装置,包括壳体9、设置在壳体9上方的进水管1、设置在进水管1上的第一阀门2、设置在壳体9一侧的出水管8、设置在出水管8上的温度测量仪6和第二阀门7,所述第二阀门7设置在出水管8上,所述壳体9中设置有水处理机构,所述水处理机构包括分流装置3和若干吸热单元,所述分流装置3设置在壳体9内部顶端且与进水管1连通,所述分流装置3中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球形喷头31,所述球形喷头31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孔32,所述喷水孔32沿球形喷头31的外周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吸热单元设置在分流装置3下方,各吸热单元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吸热单元包括若干吸热装置,同一吸热单元的吸热装置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吸热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导水管4和若干均匀分布在导水管4上的吸热球5,所述水平方向的吸热球5的数量与球形喷头3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吸热球5上设置有若干凹槽51,所述凹槽51沿吸热球5外周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吸热球5的吸热效果,所述吸热球5的制作材料为铜。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7的控制精度,所述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7均为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明华,未经杨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03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