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发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9348.2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9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孟鸿;徐文俊;朱小思;李珂;邵姗;张应霜;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5B33/00 | 分类号: | H05B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郭燕;彭家恩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致发光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发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板。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板,是一种发光器件,简称冷光片或EL冷光片。EL冷光片基本上由依序层叠的透明电极层、荧光层、绝缘层、背电极层和表面保护层组成,在制备时,荧光层都是通过直接涂布平滑均一的发光粉制备。这种做法使得EL冷光片发光亮度得到加强,且使得EL冷光片发光较均匀;但却使得发光粉的用量增大,升高了EL冷光片的电流值,高电流值影响其使用寿命,并且使其存在因高电流而发热烧毁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结构改进的电致发光板。
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致发光板,包括依次层叠的透明导电膜、荧光层、绝缘层和背电极,其中,荧光层包括发光粉层和间隔层,发光粉层和间隔层间隔无间隙排布的设置于透明导电膜的表面,形成荧光层;间隔层采用的材料为荧光增白剂或光致发光材料。
本申请的关键在于对荧光层进行改进,将原本是一体的整体由发光粉浆料涂覆制备的荧光层,改进为分别由发光粉层和间隔层间隔排布形成荧光层,且发光粉层和间隔层之间没有间隔;也就是说,在透明导电膜的表面涂覆一条发光粉层紧接着相邻的涂一条间隔层,发光粉层和间隔层之间是没有间隙的,两者可以是类似斑马线结构的整齐排列,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发光粉层和间隔层间隔排布;这样的不规则间隔排布可以形成各种图案,从而形成发光显示不同图形的电致发光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间隔层可以采用荧光增白剂,也可以采用光致发光材料。本申请中,发光粉层是由发光粉浆料形成的,发光粉是指在直流或交流电场作用下,依靠电流和电场的激发,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会自动发光的一种特殊材料,包括掺杂锰、铜、碳纳米管、银、金、铝、铅离子或稀土离子的硫化锌、硒化锌、硫化镉、硒化镉、氧化锌、硫化钙或硫化锶。目前用作EL的发光粉是一种特殊处理工艺制备的包覆发光材料,其成本非常高。光致发光材料是可被紫外线,可见光或红外线激发而产生发光现象的材料,例如含有钡、镁、锂、铜、钙、钠、钾、锶、银、铟、镧、铈、镨、钕、铽、镝、钆、钐、铕、镱等元素的荧光粉。我们选用的荧光粉是LED灯用荧光粉,价格低,有利于降低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关键在于荧光层结构的改进,荧光层所采用的发光粉或间隔层中采用的荧光增白剂或光致发光材料都可以采用现有的材料,同样的,其它各层也可以采用现有的电致发光板中所采用的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在本申请的优选方案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对发光粉、荧光增白剂、光致发光材料,以及透明导电膜、绝缘层、背电极和保护层等进行了特别限定,这将在后续的优选方案中详细介绍。
优选的,发光粉层由硫化锌、硒化锌、硫化镉、硒化镉、氧化锌、硫化钙和硫化锶中的至少一种制成或其至少一种的量子点材料制成;硫化锌、硒化锌、硫化镉、硒化镉、氧化锌、硫化钙或硫化锶中掺杂有锰、铜、碳纳米管、银、金、铝、铅离子和稀土离子中的至少一种;稀土离子选自铕、铈、铒、钐和钕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间隔层采用的荧光增白剂选自1,4-双(苯并恶唑基-2-基)萘、4,4′-双(2-苯并噁唑基)二苯乙烯、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4,4-双(2-甲氧基苯乙烯基)联苯、4.4-双(5-甲基-2-苯并唑基)二苯乙烯、双苯乙烯型衍生物DBH-1、双苯乙烯型衍生物KB和荧光增白剂PF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间隔层中所采用的光致发光材料选自红色荧光粉、蓝色荧光粉、紫色荧光粉、绿色荧光粉和黄色荧光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透明导电膜选自PET基ITO、玻璃基ITO、石墨烯导电膜和碳纳米管导电膜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绝缘层由钛酸钡、二氧化铪、五氧化二钽、二氧化硅、氧氮化硅、氮化硅、Sialon、氧化钇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制备而成。
优选的,背电极由纳米银线、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制备。
优选的,本申请的电致发光板还包含保护层,该保护层为玻璃板、塑料板、陶瓷片、布料、金属板和木板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另一面公开了一种本申请的电致发光板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印刷工艺在透明导电膜的表面上,分别印刷发光粉层和间隔层形成荧光层,并且发光粉层和间隔层间隔排布,发光粉层和间隔层之间无空隙。
优选的,印刷工艺为丝网印刷,发光粉层和间隔层分别采用不同形状的网版印刷到透明导电膜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9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