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野生稻用保存陶缸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28759.X | 申请日: | 2015-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0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斌;梁云涛;赖群珍;徐志健;梁世春;黄娟;张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F25/14 | 分类号: | A01F25/14;A01N3/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保存 陶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保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野生稻用保存陶缸。
背景技术
野生稻属于旱生习性的作物,野生稻在积水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死去,不利于保存。而采用现有普通的缸体就达不到保存野生稻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稻用保存陶缸,适合野生稻花期的保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稻用保存陶缸,包括缸体,缸体的底面为内凸底面,内凸底面中间顶点处设置有进水口,缸体的侧面设置有排水口。
优选的,排水口在缸体上水平分散设置四个。
优选的,缸体高28cm,内部直径30cm,壁厚2cm。
优选的,排水口设置在缸底上方5cm处,排水口直径为1cm。
优选的,缸体的内凸底面中心最高点位于缸底上方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面为内凸底面,内凸底面中间顶点处设置有进水口,便于使用对外面的水分渗入,防治种植上的干旱。有水份过排水口时从缸内排出,在一定高度的外面水分是也能渗入,也利于水稻种植的缺失水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野生稻用保存陶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2.内凸底面,3.进水口,4.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野生稻用保存陶缸,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缸体1,缸体1的底面为内凸底面2,缸体1的内凸底面2中间顶点处设置有进水口3。便于使用对外面的水分渗入,防治种植上的干旱。缸体1的侧面设置有排水口4,排水口4均匀分散设置四个,有水份过排水口4时从缸内排出,在一定高度的外面水分是也能渗入,也利于水稻种植的缺失水份。
缸体1高28cm,内部直径30cm,壁厚2cm,缸体1上方卷口大于缸体直径2cm,排水口4设置在缸底上方5cm处,排水口4直径为1cm,缸体1的内凸底面2中心最高点位于缸底上方3cm。
种植旱生习性的野生稻时缸的上部不积水,更符合旱生习性的野生稻怕积水而死去的习性有利于长期的种植安全保存,缸体的大小也很符合野生稻花期保存,每4-5年更新泥土的技术规程与野生稻无性生殖时期也长成方向生长势的规律,新种野生稻生长时间到了4-5时长满陶缸时正好到换泥更新复壮期。
该陶缸的尺寸大小,符合野生稻的环境资源异位集中保存。
1.占地空间小,能集中大量保存野生稻资源,每个陶缸保存一个植株。提高集中保存。
2.有利于遗传纯化物保存。有的野生稻有地下茎,田间无隔离种植很容易串根造成混类。该陶缸保存能够有效隔离地下茎的串根造成混类。
3.便于研究实验时材料的使用。例如需要遮光促其抽穗的材料放在这种缸里已于工人搬进暗室,减轻每天一进一出的搬运重量,同时又有足够的土壤供应。
4.便于保存材料的更新复壮,由于尺寸比大缸小。在野生稻材料需要更新复壮时,工人很容易把缸里旧泥土倒出。也容易挖出缸内种植材料。总之该陶缸的设计具有保存维护与实验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8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培养管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玉米剥皮机拨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