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8316.0 | 申请日: | 2015-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9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昌;王永;宋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23/06 | 分类号: | F01K23/06;F02C6/18;F02C7/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8 | 代理人: | 李福义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余热 回收 热电 系统 | ||
1.一种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工质泵、发电机、储液罐、供水箱和蒸汽箱,所述的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设置在飞机发动机内,所述的第一蒸发器的有机工质输出端与膨胀机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膨胀机的有机工质输出端与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冷凝器的输出端与储液罐的输入端相连接,储液罐通过工质泵将有机工质输入给第一蒸发器的有机工质输入端;所述的发电机的输入端与膨胀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蒸发器的工质输入端与蒸汽箱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蒸汽箱的蒸汽输入端与第二蒸发器的工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供水箱的冷水输出端与蒸汽箱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的冷凝器为导叶栅,所述的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采用空冷形式的管式换热器,设置在机匣与燃烧室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和工质泵之间采用耐高温的金属管道连接,所述的管道外部设置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叶栅设置在机匣中涡轮发动机风扇的外侧,导叶栅包括叶片、外盘和实心轴,所述的实心轴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叶片上,所述的叶片与外盘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叶栅外盘与机匣焊接固定在机匣上,所述的叶片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在叶片内将工质通道呈S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采用一组椭圆形盘管,所述的盘管燃烧室外表面呈螺旋状沿空气流动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箱、蒸汽箱和第二蒸发器之间还包括输气管、回水管、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水位计导管、开水箱、安全阀、密封盖、温度计导管、泄气阀、进水阀、冷水阀、开水阀,所述的蒸汽箱上部与供水箱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蒸汽箱内部设有开水箱,开水箱上方与供水箱连接处设有进水阀,开水箱上方还设置有安全阀和泄气阀,在安全阀一侧设有温度计导管,所述的温度计导管与开水箱顶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盖,开水箱底部设有疏水管道连接饮水器的开水阀,回水管设置在蒸汽箱的底部,所述的蒸汽箱的回水管与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输气管设在蒸发器的底部,所述的蒸汽箱的输气管与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输气管内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的蒸汽箱内设置有水位计导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输气管、回气管均采用螺栓通过法兰分别与加热器冷工质的出口端和进口端连接,所述的法兰盘中间夹有紫铜垫,保证连接后的密封性,输气管和回水管均采用304不锈钢管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饮水器的高度要低于蒸汽箱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水箱和蒸汽箱均采用不锈钢材料,蒸汽箱外部用橡胶石棉垫隔热、防震并固定在汽车尾端发动机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83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触媒转换器总成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小机润滑油系统的出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