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片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8274.0 | 申请日: | 2015-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5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茆令文;鲍兆臣;张少波;陶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50 | 分类号: | C23C14/5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片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真空镀膜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在玻璃真空镀膜设备上固定与传载玻璃基片的基片架。
背景技术
在液晶屏生产领域,需要对玻璃进行真空镀膜作业,该真空镀膜作业中,需要一个基片架用于固定玻璃基片并传载至真空镀膜设备中。目前,在镀膜行业内被广泛使用的基片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玻璃基片的尺寸制作四周包围式的基片架,只能对固定尺寸的玻璃基片进行镀膜;另一种是制作上下卡位式基片架,此类基片架虽然可以在一定尺寸内调节,但是不能生产大尺寸的玻璃,而且有绕射的缺陷,即在玻璃另一面的边缘会有膜层沉积。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尺寸产品的连续生产,常常需要制作多种尺寸规格的基片架,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更换基片架的过程也浪费了大量时间,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片架,该基片架能够适应对多种尺寸玻璃基片的安装,易于更换,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不会产生绕射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片架,包括由上梁、下梁与两根侧梁相互连接呈长方形的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十字形连杆,十字形连杆的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架体的上梁、下梁与两根侧梁;所述架体上还设有由上调节横杆、下调节横杆、左调节竖杆与右调节竖杆相互连接构成的井字形调节框;两个侧梁、左调节竖杆与右调节竖杆的上部均设有竖直的上槽孔,下部均设有竖直的下槽孔,上调节横杆与下调节横杆的左部均设有水平的左槽孔,右部均设有水平的右槽孔;上调节横杆通过两个侧梁的上槽孔与两个侧梁相连,下调节横杆通过两个侧梁的下槽孔与两个侧梁相连;上调节横杆、左调节竖杆、下调节横杆与右调节竖杆的槽孔依次交叉,并在交叉处相互连接;所述十字形连杆、上调节横杆、下调节横杆、左调节竖杆与右调节竖杆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玻璃基片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形连杆中横杆的左部设有水平的左槽孔,右部设有水平的右槽孔,所述左调节竖杆与右调节竖杆分别通过十字形连杆的左槽孔与右槽孔与十字形连杆中的横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形连杆中竖杆的上部设有竖直的上槽孔,下部设有竖直的下槽孔,所述上调节横杆与下调节横杆分别通过十字形连杆的上槽孔与下槽孔与十字形连杆中的竖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架体上设置十字形连杆以及由上调节横杆、下调节横杆、左调节竖杆与右调节竖杆相互连接构成的井字形调节框,并通过槽孔使各个调节杆既能够相互连接,又能够沿着槽孔横向或纵向地调节移动,进而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玻璃基片的固定框架,易于更换,提高生产效率;玻璃基片的边缘四周都被调节框遮住,不会出现绕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片架,包括由上梁1、下梁2、左侧梁3与右侧梁4相互连接呈长方形的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十字形连杆5,十字形连杆5的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架体的上梁1、下梁2、左侧梁3与右侧梁4;所述架体上还设有由上调节横杆6、下调节横杆7、左调节竖杆8与右调节竖杆9相互连接构成的井字形调节框。
左侧梁3的上部设有竖直的第一上槽孔3a,下部设有竖直的第一下槽孔3b;右侧梁4的上部设有竖直的第二上槽孔4a,下部设有竖直的第二下槽孔4b;左调节竖杆8的上部设有竖直的第三上槽孔8a,下部设有竖直的第三下槽孔8b;右调节竖杆9的上部设有竖直的第四上槽孔9a,下部设有竖直的第四下槽孔9b;上调节横杆6的左部设有水平的第一左槽孔6a,右部设有水平的第一右槽孔6b;下调节横杆7的左部设有水平的第二左槽孔7a,右部设有水平的第二右槽孔7b。
上调节横杆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上槽孔3a及第二上槽孔4a与左侧梁3及右侧梁4相连;下调节横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下槽孔3b及第二下槽孔4b与左侧梁3及右侧梁4相连。上调节横杆6与左调节竖杆8在交叉处使用穿过第一左槽孔6a与第三上槽孔8a的螺栓实现连接,上调节横杆6与右调节竖杆9在交叉处使用穿过第一右槽孔6b与第四上槽孔9a的螺栓实现连接;同样的,下调节横杆7与左调节竖杆8在交叉处使用穿过第二左槽孔7a与第三下槽孔8b的螺栓实现连接,下调节横杆7与右调节竖杆9在交叉处使用穿过第二右槽孔7b与第四下槽孔9b的螺栓实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8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