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测量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27159.1 | 申请日: | 2015-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7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贺;赵海峰;李金华;陈前钟;张亮;聂红恩;吕守龙;陈前廷;王波;孙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杜文娟 |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混凝土 楼板 厚度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测量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检测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打穿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楼板下面一层有人用托板顶住板底面,然后用钢卷尺向下探底触到托板面,测量人员读水平面对应的钢卷尺的读数即为板厚,此方法上下两层均需有人操作;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市场在售的混凝土无损测厚仪,此仪器仍需两人在上下两层间操作,且仪器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测量尺。
一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测量尺,其中,包括刻度尺本体1,所述刻度尺本体1为中空长方体,在所述刻度尺本体1的腔内设置内连杆2,所述内连杆2顶部一侧设置推动扭3,在所述内连杆2底部设置弹性助力元件4;所述刻度尺本体1一侧面上设置滑道5,所述滑道5内设有沿其滑动的折叠臂6,在所述刻度尺本体1底部设置固定折叠臂7。
所述推动扭3一端与所述内连杆2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刻度尺本体1的开口111呈自由状态。
所述弹性助力元件4是由两倾斜的弹簧8组成,所述两倾斜的弹簧8构成倒立的“V”形状。
在所述滑道5的两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51和滑槽52。
所述折叠臂6是由两端部嵌合在所述滑槽51和滑槽52内的滑杆9,以及设置在所述滑杆9上的滑板10构成。
所述固定折叠臂7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刻度尺本体1底部两内侧面上的两转轴1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两转轴11上的折叠板12。
在所述刻度尺本体1下段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容纳所述折叠板12的矩形槽13。
所述刻度尺本体1的顶端设置手持柄14。
所述刻度尺本体1表面设有刻度15。
在图1中,可以看出折叠臂6可沿滑道5上下移动。
在图2中,通过推动钮3使该实用新型的内连杆2处于上推状态,在弹簧8挤压下,固定折叠臂7的转轴上部,使之处于被弹起围绕转轴11可转状态,通过刻度本体1下部的阻碍,两转动的折叠板12呈180°,上平即对应0刻度;其上部折叠臂6转动90°,折叠臂6与内连杆2保持90度夹角,下平所对应刻度为测厚数,且折叠臂6可沿滑道5整体上下滑动。
在图3中,所述推动钮3推动内连杆2处于下推状态,弹簧8挤压固定折叠臂7的尾部,使之围绕转轴11转动贴紧在内连杆2;折叠臂6处于收起紧靠内连杆2;刻度尺本体1上标有刻度。
在图4中,本实用向下通过板孔竖直进入板内;通过推动钮3使固定折叠臂7展开,给刻度杆本体1一个向上提的力,可使固定折叠臂7的两个折叠板12贴紧楼板的下面成180°;折叠臂6滑动至楼板面上平面处,通过刻度读数;收起时先收起折叠臂6后,内连杆2沿板孔下移多于固定折叠臂7的臂长,下推推动钮3使固定折叠臂7收起,整个测量尺从孔中拿出,完成一次操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用电钻垂直打穿现浇楼板,孔径为10mm,将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固定折叠臂7探入孔中后,张开固定折叠臂7,折叠臂7的两个折叠板12紧贴楼板底面,保持折叠臂7的两折叠板12之间夹角为180°,相当于从零刻度开始计数;刻度尺本体1上部的折叠臂6的滑板10滑动到与板面齐平,在刻度尺本体1上标有刻度,给刻度尺本体1一个向上的提力,与内连杆2底部相连的弹簧8挤压两个折叠板12,两折叠板12下部与板底齐平,上部折叠臂6的滑板10与板面齐平即可读数;数据测量完,需向下放一段,向下推动内连杆2,通过弹簧8挤压两折叠板12的尾部,折叠臂7即可收起从孔中穿出,一次测量完毕。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人便可完成楼板厚度测量,测量效率高,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A区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B区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3的C区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3的D区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3的E区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7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分离式HDMI光纤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激光器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