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台式抽拉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6240.8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峥元;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康飞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2 | 分类号: | B60R3/02;E06C5/04;E06C7/16;E06C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陈丽君 |
地址: | 2121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式抽拉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登车的梯子,特别是一种平台式抽拉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遍使用,大型车辆不断增多,由于车厢门较高往往需要增设梯子方便人员登至车厢内部,通常的专用车一般是使用车辆的后防护或者侧防护装置作为普通的固定单级梯,使人员上下车不方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种车用抽拉梯已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抽拉梯基本由平台和登车梯构成,从车厢内抽出平台并展开梯子形成用于登车的登车装置,如CN201218051公开了一种多级滑轨伸缩性抽拉梯,这种抽拉梯结构复杂且抽拉不灵活;CN201110119Y公开了一张安全抽拉梯,该抽拉梯通过滑槽实现抽拉过程,由于梯架较长,所以抽拉过程中常出现卡滞现象,一旦梯架部分生锈,抽拉梯便极难收起;CN203902405U公开了一种车用折叠式抽拉梯,利用折叠方式收起登车梯,这种折叠结构造成抽拉梯占用空间较大且结构不美观。
现有技术中的抽拉梯均不设扶手,人员在登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大型车辆,车厢门较高,狭小的登车空间,不设护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弊端,提供一种平台式抽拉梯,创新地增设扶手,并且利用多处内置结构减少抽拉梯占用空间,结构简单、抽拉灵活、极大地提高登车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平台式抽拉梯,包括登车平台、平台扶手、登车扶手和登车梯,所述登车平台内部具有空腔结构,所述的空腔表面设有滑槽,所述的空腔内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设有滚轮,所述的滚轮置于空腔的滑槽内,所述登车梯可旋转地连接在滑块另一端,所述登车平台两端设有卡销,所述平台扶手包括两根竖杆、两根横杆和若干栅栏杆,所述两根竖杆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登车平台两端,所述两根横杆与竖杆垂直设置于两根竖杆之间,所述两根横杆为中空结构,两根横杆同一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的栅栏杆设置于两根横杆之间,所述登车平台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平板,所述防滑平板间隔设置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分部与平台扶手一致,所述登车扶手由长杆和短杆组成,所述的短杆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卡箍,所述短杆的外螺纹与横杆的内螺纹配合使用,所述的长杆包括一级杆和二级杆,所述的二级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一级杆上,所述的二级杆通过卡箍与短杆实现相连,所述长杆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限位圈,所述长杆的外螺纹与横杆的内螺纹配合使用。
上述一种平台式抽拉梯,其中所述短杆的内径小于横杆。
上述一种平台式抽拉梯,所述长杆的内径小于横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创新的增设扶手,解决了传统登车梯仅有登车平台和登车梯结构,造成登车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先将登车平台从车身内水平拉出,再将登车梯从登车平台内水平拉出,放至地面,滑槽起限位作用,之后将平台扶手从登车平台表面翻转90度至竖直状态并用卡销固定,将登车扶手的长杆和短杆从平台扶手中抽出,通过内外螺纹配合固定后,将二级杆通过旋转接头向下旋转,与短杆使用卡箍固定,形成登车扶手,完成平台式抽拉梯的展开。
由于登车扶手的内径小于平台扶手,旋松螺纹后登车扶手可完全内置于平台扶手内部,限位圈与卡箍分别起限位作用,便于抽拉;平台扶手通过旋转接头,拉起时可使平台扶手与登车平台垂直,起保护作用,放下时平台扶手可完全内置于登车平台的凹槽内;登车梯顺着滑块推入登车平台,可使登车梯完全内置于登车平台空腔内;登车平台采用抽拉机构可放至车厢内部;这种多处内置式的结构极大地缩小了抽拉梯的占用空间,整个抽拉梯收起时几乎只有一个登车平台的体积大小,不仅节约空间,而且无需搬运,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增设了防滑平板,登车更为安全;采用滑块与滚轮结合的设计,登车梯的抽拉更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平台式抽拉梯的展开与收起全部采用手工操作,无需任何安装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康飞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康飞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62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固定装置和汽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内后视镜支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