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3111.3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1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樊武广;程玉渊;贾保顺;牛丽丽;吴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烟草公司南阳市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57/00 | 分类号: | A01K57/00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41115 | 代理人: | 张天禧 |
地址: | 47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蚜茧蜂 自动 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技术领域,涉及烟蚜茧蜂繁育捕集器具,具体是一种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烟叶种植过程中,多发生蚜虫危害,传统的消灭蚜虫的方法,采取农药喷洒烟叶表面的方式,农药残留在烟叶内,烟叶制品被人们吸食后会造成对人体健康毒害。
烟蚜茧蜂寄生在烟蚜虫体上,能致蚜虫死亡。科技人员探索利用蚜茧蜂的生物特征,人工繁育、收集、投放蚜茧蜂,采取生物防治烟蚜虫,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人工繁育烟蚜茧蜂的过程中,捕集蚜茧蜂是一个关键。现有的烟蚜茧蜂收集器具,采取在拱形蚜茧蜂繁育棚的拱顶部布设多只烟蚜茧蜂自动收集器。烟蚜茧蜂自动收集器采用在棚顶防虫网面上开洞,在洞口外连设收蜂网袋,依蚜茧蜂的趋高生物特性,使蚜茧蜂自动进入收蜂网袋,待定期取去投放,存在着以下缺陷:
1、收蜂网袋容易弯曲折倒,难以保持竖状,影响趋高性能;
2、不能控制蚜茧蜂进入收蜂网袋时机,影响蚜茧蜂在繁育棚内正常生长繁育;
3、收蜂网袋设在拱顶高度,不便于人工取袋换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对现有烟蚜茧蜂自动收集器加以改进,不仅能够较好地保持收蜂网袋处于竖状,能够控制烟蚜茧蜂自动进入收蜂网袋时机,而且还能方便人工取袋换袋。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其结构包括:烟蚜茧蜂收集网袋,紧固件,其中收集网袋套设在进蜂管外部出口上,在进蜂管的进口设置有网门,进蜂管出口朝外,穿过防虫网卡紧在拱形骨架上。
所述进蜂管倾斜紧固在拱形骨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措施,对现有的烟蚜茧蜂自动收集器加以改进,所设计的这种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由于采用将收蜂网袋套在进蜂管出口上,进蜂管不仅能起到支撑作用,保持收蜂网袋竖状下的趋高性能,而且容易取袋换袋;由于将进蜂管卡紧在拱形骨架上,不仅固定牢固,而且便于调整位置;由于在进蜂管进口设置网门,能够控制烟蚜茧蜂进入收蜂网袋的时机,不仅不影响烟蚜茧蜂在繁育棚内正常生长繁育,提高产蜂率,而且在收蜂适宜时间内能集中收蜂,加快投放进程;由于进蜂管倾斜紧固在拱形骨架顶部,不仅保持趋高集蜂性能,而且便于人工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趋高集蜂性能稳定,便于操作,提高产蜂率,控制掌握收蜂时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的应用实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的实施例1,参见图1,其结构包括:烟蚜茧蜂繁育棚的育苗床1,拱形骨架2,防虫网3,收蜂网袋4,收蜂网袋套设在进蜂管5外露的出口上,在进蜂管的进口上设置网门6,使用时,进蜂管穿过防虫网,通过卡紧件7紧固在拱形骨架2顶部或坡部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烟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的实施例2,其结构包括: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所述进蜂管5通过卡紧件7倾斜紧固在拱形骨架2的顶部。
样品经试用,表现性能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烟草公司南阳市公司,未经河南省烟草公司南阳市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3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