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电站内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封装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23003.6 | 申请日: | 2015-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0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青;李振龙;乙朋;靳晓彤;任敬飞;滕云志;李红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夏津县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3/00 | 分类号: | H02B3/00;H01R31/08;H01R4/42 |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 地址: | 253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 站内 电流 互感器 二次 封装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用工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内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封装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时,均需要同步将设备端子箱处老旧端子排和二次电缆进行更换,而因施工期间,需要加挂临时电度表对电能量进行计量,因此,引自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缆及其端子箱内的电流端子排不能够立即拆除,这就需要对引自电流互感器处的非计量用的二次线进行短接处理,以往做法为在端子箱中的电流端子排上直接短接。但应用此种做法,施工人员对端子箱内二次电缆进行接线时,极易误碰未拆除的电流端子排而对施工人员构成安全威胁,且因无法将电流端子排同其他端子排一同拆除更换,势必会造成端子箱内二次电缆的接线难度加大致使接线工艺无法满足施工标准。因此,设计一种在进行端子箱内二次电缆接线时能够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又能保证施工工艺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封装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变电站综自系统改造因端子箱内电流端子排无法立即拆除致使施工人员接线时存在安全威胁,且会造成接线工艺达不到施工标准的弊端,发明制作了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封装工具。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封装工具,包括有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中央有一开口的凹槽,凹槽底部固定安装短接片,在临近凹槽的底部在壳体上开有四个进线孔,进线孔的最下部与短接片的上表面基本持平,确保穿线方便,壳体中凹槽的中上部位置镶嵌固定件,固定件上均匀排列四个螺孔,螺钉穿入螺孔中,其螺钉5的顶端安装有压接件,压接件可随螺钉的进出垂直运动,用于将电流互感器的的A、B、C、N相导线压紧在短接片上以实现短接。固定件镶嵌位置的选取确保压接件将导线压紧后,螺钉的螺帽仍在壳体中的凹槽内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实用性极高,可有效解决当前变电站综自系统改造因端子箱内电流端子排无法立即拆除致使施工人员接线时存在安全威胁,且会造成接线工艺达不到施工标准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系数,保证施工工艺达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壳体,2、短接片,3、固定件,4、螺孔,5、螺钉,6、压接件,7、进线孔,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封装工具,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中央有一开口的凹槽8,凹槽8底部固定安装短接片2,在临近凹槽8的底部在壳体1上开有四个进线孔7,进线孔7的最下部与短接片2的上表面基本持平,确保穿线方便,壳体1中凹槽8的中上部位置镶嵌固定件3,固定件3上均匀排列四个螺孔4,螺钉5穿入螺孔4中,螺钉5的顶端安装有压接件6,压接件6可随螺钉5的进出垂直运动,用于将电流互感器的的A、B、C、N相导线压紧在短接片2上以实现短接。固定件3镶嵌位置的选取确保压接件6将导线压紧后,螺钉5的螺帽仍在壳体1中的凹槽8内部即可。
使用时,将螺钉5向外拧出,确保压接件6与短接片2间有足够空隙容纳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线,将电流互感器的的A、B、C、N相电流导线依次穿入进线孔7中,使之线头处于压接件6的下方,将螺钉5拧入,使压接件6将电流互感器的各项导线压紧在短接片2上实现电流互感器二次线的封装短接,封装短接完毕后,将该封装工具用胶带粘贴固定在端子箱的箱壁或不妨碍端子箱内施工的地方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夏津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夏津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3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大小的鞋子
- 下一篇:一种中医科用容易穿脱病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