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波信号的正负对称放大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2584.1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0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方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20 | 分类号: | H03F3/2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波 信号 正负 对称 放大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波信号的正负对称放大转换电路,其应用于微电子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在微电子电路和芯片电路当中常会设计通过周期方波作为电路的控制信号或驱动信号,最简单的是直接引接电路时钟信号,但电路时钟信号一般的电压幅值是在3.4V至5V之间,这就较难对后续电路形成足够电压的驱动力。所以,需要增设幅值转换电路,将方波的有效周期电压幅值提升至足够值,以满足控制或驱动的需求。此外,对需要获得交流方波作为驱动信号的场合,现有的幅值转换电路显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波信号的正负对称放大转换电路,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波信号的正负对称放大转换电路,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主要系由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和反向器组成,且该电路设置有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和地端;
所述第一PMOS管与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与第二NMOS管分别串联接于第一电源端与地端之间,所述第一PMOS管与第一NMOS管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PMOS管与第二NMOS管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反向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
所述第三PMOS管与第三NMOS管、第四PMOS管与第四NMOS管分别串联接于第一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端之间,所述第三PMOS管与第三NMOS管之间具有第三连接点,所述第四PMOS管与第四NMOS管之间具有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点,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四连接点,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点;
所述第四连接点连接至所述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源端具有正向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电源端具有负向直流电压,且所述正向直流电压与负向直流电压的幅值相同。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其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地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其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地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其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其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正向直流电压和负向直流电压的绝对值范围是10V至30V。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正向直流电压和负向直流电压的绝对值范围是15V。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体现在:电路结构简单、实用,仅需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选取合适的正向直流电压和负向直流电压,便可轻松实现正、负向对称的周期方波信号输出,满足驱动力和驱动信号形式的要求,方便电子工程师灵活获取适合幅值的方波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入端与输出端的信号对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方波信号的正负对称放大转换电路,具有一输入端IN和一输出端OUT,主要系由第一PMOS管T1、第二PMOS管T2、第三PMOS管T3、第四PMOS管T4、第一NMOS管T5、第二NMOS管T6、第三NMOS管T7、第四NMOS管T8和反向器T9组成,且该电路设置有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和地端;所述第一电源端具有正向直流电压+15V,所述第二电源端具有负向直流电压-1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2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