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填充卧式成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20649.9 | 申请日: | 2015-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8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名珍;吴松梅;廉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电力特种导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G02B6/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杜丹盛 |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填充 卧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填充卧式成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行业使用的成缆设备绝大部分是整体旋转、卧式成缆机,还有多芯成缆绞合设备。近年,随着电缆长度的加大、海洋电缆的发展,电缆行业开始出现大型整体旋转立式成缆设备。至今,电缆生产用成缆机设备仍有如下缺陷:
1)、整体旋转、卧式成缆机:这是比较传统的成缆机,目前使用量很大,对于要求长度不大的大截面电缆(如:电力电缆),和大长度小截面线芯电缆(如:控制电缆)任然是比较常用的设备。但是,电缆填充体必须使用有较高拉伸力的填充绳,特别是对于电气装备电力电缆来说,必须使用圆形填充条,以致电缆线芯难于填充饱满、填充圆整,最后导致电缆护套偏心难于控制,外观不够圆整。随着用户对电缆外观要求的提高,此类设备的这个缺陷凸显出来,需要解决。
2)、3+1+1卧式成缆机:由于大截面长度稍大一些的电缆,整体旋转、卧式成缆机已经无法胜任了,电缆厂不得不使用3+1+1卧式成缆机,此类设备解决了放线部位整体旋转的载重问题,线芯放线部位是固定的,不需要旋转,因此没有成缆功能,成缆功能改由牵引的旋转来完成。此类设备部分解决了一定长度大截面电缆成缆问题,但成缆填充饱满和圆整问题任然没有解决。
3)、立式成缆机:此类设备是为海底电缆连续成缆生产电缆而实用新型的,可以尽量加大电缆单根长度,但此类设备高达50米,底座载重和平衡要求十分严格,规模庞大,建造费用巨大,常规电缆不需要这种设备。此立式成缆机,进线方向是从下至上的,同样没有解决填充饱满和圆整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填充卧式成缆设备,其使得电缆填充饱满、圆整,且节约了设备的体积,使得设备操作方便。
一种立式填充卧式成缆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布置的多个放线架,每个放线架的上端对应布置有上导轮,对应于上导轮的下方位置布置有并线装置,所述并线装置包括并线结构、填充模具、包带结构,所述并线结构的正下方布置有填充模具,所述填充模具的正下方布置有包带结构,所述包带结构的正下方布置有一个下导轮,所述下导轮的输出方向的水平位置分别顺次布置有成缆装置、收线装置,所述上导轮、并线结构、填充模具、包带结构、下导轮均安装于立式支架上,立式支架确保整个结构的垂直向布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并线结构具体包括上部的导向结构、下部的并线套筒,所述上部的导向结构内开有对应于所述上导轮数量的多个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下端出口朝向所述并线套筒的上部入口,所述并线套筒的中心孔内通过并线的导线;
所述填充模具设置有中心贯穿孔,所述中心贯穿孔的上部内壁上布置有多个填充料喷射孔,填充料通过高压喷射于导线的外端面,填充料经过中心贯穿孔的下部内壁整形、并压实。
一种立式填充卧式成缆的电缆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个放线架上的单根电缆通过上部的上导轮后下行,依次经过垂直向布置的并线结构、填充模具、包带结构后被输送至下导轮转向,经过下导轮转向后的绕包光缆组件依次通过水平布置的成缆装置、收线装置后制作成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导线经过上导轮的变向后,导线从上至下进线,使得电缆在填充时不会因为重力等因素产生填充不饱满、不圆整的情况,使得电缆填充饱满、圆整,且前部立式填充结构通过下导轮连接至后部的卧式成缆设备,其成缆快速方便,且节约了设备的体积,使得设备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视图结构示意简图(省略成缆装置、收线装置);
图中各序号所对应的标注名称如下:
放线架的1、上导轮2、填充模具3、包带结构4、下导轮5、成缆装置6、收线装置7、立式支架8、导向结构9、并线套筒10、导向孔11、中心孔12、导线13、中心贯穿孔14、填充料喷射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立式填充卧式成缆设备,见图1、图2:其包括水平布置的多个放线架1,每个放线架的1上端对应布置有上导轮2,对应于上导轮2的下方位置布置并线装置16,并线装置16包括并线结构、填充模具3、包带结构4,并线结构的正下方布置有填充模具3,填充模具3的正下方布置有包带结构4,包带结构4的正下方布置有一个下导轮5,下导轮5的输出方向的水平位置分别顺次布置有成缆装置6、收线装置7,上导轮2、并线结构、填充模具3、包带结构4、下导轮5均安装于立式支架8上,立式支架8确保整个结构的垂直向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电力特种导线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电力特种导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06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绝缘护套的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缆外包层循环过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