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冲洗功能的导尿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20221.4 | 申请日: | 2015-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9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丁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伟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02 |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 地址: | 114009 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冲洗 功能 导尿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能用于前列腺管冲洗,又能用于导尿操作的导尿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及国内采用前列腺内封闭法治疗前列腺炎,常用的前列腺冲洗器具有两类:
1、采用前列腺外封闭的,双囊四腔管和双囊三腔管,采用两个大小水囊,通过夹紧膀胱内口和尿道膜部外口的方法,形成膀胱至尿道膜部外口的封闭空间,但由于封闭空间的跨度太大,水囊固定不稳,密闭性差,尤其是膀胱内的水囊极易被高压水流推移后退,造成大部分冲洗液在瞬间冲入膀胱内。
2、采用伞形薄膜在前列腺内封堵膀胱口及前列腺出口。当进入前列腺尿道部的水越多,进入速度越快,对伞形薄膜冲击力就越大,伞形薄膜就会被紧紧地压在前列腺的上、下口的黏膜壁上,而将其严密封闭,所以产生的压力就越大。通过强大的流体压力,药液直接地压进前列腺管里。这一过程在监视屏幕上,能够清楚的看到:随着装满药液的20CC注射器的针栓快速推进、快速松开,可以看到整个前列腺体扩大、缩小。这20CC药液可以反复推压多次,而无水液进入膀胱。伞管前列腺内封闭加压给药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法。它通过在前列腺尿道部产生的高压力,而将药物压进前列腺管里,直接杀菌消炎,平均十次即可治好慢性前列腺炎。
专利公开号CN202637582U公开的伞形薄膜前列腺内封闭加压冲洗管,采用的伞形薄膜前列腺内封闭加压冲洗,注入的冲洗液不外漏,结构简单,治疗效果良好。但是由于伞形薄膜小,未完全遮盖膀胱口,使冲洗液外流,影响冲洗效果;且采用单孔出水,水孔稍大,高压注流时导尿管体出水孔处薄弱,存在断裂后留在前列腺内的隐患。
迄今为止,普遍使用的导尿装置仅是一条简单的硅胶管,使用时经尿道插入膀胱,使膀胱内的尿液经导尿管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伞形薄膜、多孔出水、外环封闭结构,兼具冲洗和导尿双重功用,且注入的冲洗液均匀、不外漏,疗效好的导尿管。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有冲洗功能的导尿管,包括带有后部过渡管的导尿管体以及连接在过渡管后端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导尿管体的前端插入并固定在一小头朝前的伞形硅橡胶薄膜内,硅橡胶薄膜大头可沿导尿管体外壁滑移,插入在硅橡胶薄膜内的导尿管体上等间距开有至少2个水孔,水孔均与导尿管体的内孔相通连;在靠近硅橡胶薄膜一侧的导尿管体上固定有硅橡胶封闭环,硅橡胶封闭环与过渡管之间的导尿管体外壁上标注有长度刻度。
所述硅橡胶封闭环外径比导尿管体外径大0.6~1.0mm,硅橡胶封闭环宽度为3~5mm,硅橡胶封闭环距硅橡胶薄膜前端的距离为30mm。
所述水孔的开口面积总和为内孔端面积的0.8~1.2倍。
所述导尿管体外壁上长度刻度起始点距硅橡胶薄膜前端的距离为150mm,刻度范围为150~250mm。
所述接头分为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进水接头的内孔上带有封闭圈;出水接头的内孔为直通孔。
所述硅橡胶薄膜大头沿导尿管体外壁滑移的距离为导尿管体内孔直径的1.2~1.5倍。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有益效果为:
冲洗前列腺时,采用进水接头,用硅橡胶薄膜封闭膀胱下口,导尿管体上的硅橡胶封闭环可与尿道膜部形成密封,可分别封闭尿道膜部及膀胱下口两个圆形孔洞,在前列腺区域内形成一个短小的密闭空间。
采用硅橡胶薄膜内多水孔的设计,利用了流体力学原理,水流速度越快,水冲力越大,硅橡胶薄膜扩张的越饱满,对圆形孔封闭的越严密,因而,能在前列腺腔内形成一个密封的较高压空间,冲洗液不会流入膀胱,可以重复连续操作。
加压时,硅橡胶薄膜内侧水孔使硅橡胶薄膜充分扩张,冲洗液不能漏入膀胱,使前列腺区域扩张,前列腺管口被拉开,冲洗液直接冲进前列腺管内。当突然撤销压力时,扩张的前列腺体回弹,将前列腺腔及腺管里的冲洗液又挤回注射器(一般采用20毫升注射器)内,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后,再将浑浊的冲洗液排掉,另换新液操作上述步骤,对膀胱不会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术加压冲洗管单孔出水,水孔大,高压注流或拔出时伞形薄膜易留在前列腺区域内的隐患,采用多水孔结构,其面积之和与原单孔出水面积相同,流量、压力一致,但水流更均匀,冲击点增加,散射面更大,效果更充分,且易于制作,应用安全系数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伟,未经田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02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实现废液浑浊度监控的新型负压引流系统
- 下一篇:一次性可固定式洗胃口含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