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19588.4 | 申请日: | 2015-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9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的克恒丰精密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1/10 | 分类号: | B29C51/10;B29C51/26;B29C51/42;B29C31/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能 升级 高速 自动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属于成型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吸塑成型设备由于工艺的限制目前最大可成型宽幅为710mm,单次的产出及效率受到一定的局限;在吸塑成型行业中,成型加工这一环节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生产成本及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制约,如何立足发展生存,企业必须开拓视野不断创新迎合市场,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宽幅大且产能高效的成型生产设备,破除生产瓶颈来适应公司生产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提高生产效率的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包括机架、热炉伸出系统、成型机构、自动吹风系统和送片链轨;所述送片链轨依次穿过热炉伸出系统、成型机构和自动吹风系统;所述送片链轨首尾端分别连接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行加工时,材料经过进料口进入送片链轨,所述送片链轨带动材料依次进入热炉伸出系统进行加热、进入成型机构进行成型加工、进入自动吹风系统进行冷却、将加工好的产品从出料口送出。
优选的,所述热炉伸出系统包括炉箱框、驱动气缸和连接板;所述炉箱框设有两个,分别上下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臂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通过气缸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上模成型部件和下模成型部件;所述上模成型部件和下模成型部件之间通过模台支杆连接;所述模台支杆一端固定在下模成型部件上,另一端穿过上模成型部件;所述上模成型部件与下模成型部件均通过联动杆连接有成型模台;所述联动杆通过伺服气缸控制来带动成型模台;所述成型模台上还设有真空管。
优选的,所述自动机吹风系统包括支板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软管连接在支板底部;所述支板上表面设有多个蘑菇型托板;所述蘑菇型托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板上,且其上表面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支板上表面还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共设有四块,分别固定在两个炉箱框上。
优选的,所述上模成型部件与模台支杆之间还设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下模成型部件底部还设有模台座支脚。
优选的,所述模台支杆伸出上模成型部件端设有螺杆罩。
优选的,所述蘑菇型托板与支板之间还设有弹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通过将热炉伸出系统、成型机构、自动吹风系统依次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送片链轨进行材料的输送,本机采用微电脑及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实现送料、成形、出料依次完成,适用于PS、HIPS、PVC、PET、PP等塑料片材的成形,主要生产各种盒、碟、碗、电子托盘、杯盖等塑料容器和包装产品,提高了成型过程中成型产品的最大宽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的热炉伸出系统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的成型机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能升级高速自动成型机的自动吹风系统示意图;
其中:1、机架;2、热炉伸出系统;3、成型机构;4、自动吹风系统;5、送片链轨;6、进料口;7、出料口;8、炉箱框;9、驱动气缸;10、连接板;11、连接臂;12、螺栓;13、气缸连接杆;14、上模成型部件;15、下模成型部件;16、模台支杆;17、联动杆;18、成型模台;19、伺服气缸;20、真空管;21、支板;22、鼓风机;23、软管;24、蘑菇型托板;25、螺栓;26、通气孔;27、固定板;28、模台座支脚;29、螺杆罩;3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的克恒丰精密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赛的克恒丰精密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9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