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锚头压力型锚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9061.1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3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芳;陈达章;刘伟;万军利;敖道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军利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余光军 |
地址: | 51800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压力 型锚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锚头压力型锚索结构,适用于公路、铁路、矿山、市政等的边坡加固工程中。
背景技术
边坡锚固工程作为隐蔽工程,其主要材料钢材及混凝土埋设在各种类型的岩土体中,长期与地下水、场地土介质接触,都会不同程度地遭受各种侵蚀介质的腐蚀损坏,会导致结构的耐久性、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降低。
要提高锚固工程的耐久性和有效性,除了对现有技术进行完善之外,结合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究新型锚固结构,开发具有较好耐久性能的锚固技术,是必由之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锚头压力型锚索结构,主要解决传统的边坡加固技术现有技术存在的耐久性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锚头压力型锚索结构,包括外锚固端和锚索主体,锚索主体位于锚索孔内,锚索主体的顶端通过外锚固端与框架梁连接;锚索主体由数根无粘结钢绞线穿过后注浆体内的钢绞线孔,其特征在于,在无粘结钢绞线包括钢绞线、PE套管和防腐油脂,在钢绞线外套有PE套管,在钢绞线与PE套管之间充满防腐油脂;在所述的锚索主体的底端设有预制锚头。
所述的预制锚头包括承载体、挤压套、挤压簧和定位机构,承载体包括:在锚头不锈钢管内的下部设有钢质承压板,在锚头不锈钢管的中心穿过中心注浆管,在钢质承压板以上部分设有预制注浆体和螺纹受力筋,在预制注浆体中心的周围沿圆周均布四根预留钢绞线孔,在预留钢绞线孔之间设有四根螺纹受力筋,固化在预制注浆体内,在两根该螺纹受力筋的底端设有定位螺杆,定位螺杆穿过钢质承压板上对应的固定螺杆孔;将钢绞线的底部穿过承载体内的预留钢绞线孔至钢质承压板下部的空腔内,在空腔内的钢绞线上套装挤压簧,在挤压簧外套装挤压套,钢绞线底端外露长度20mm;用挤压机对挤压套和挤压簧进行径向挤压,挤压后将定位片上的预留孔套入定位螺杆和外露的钢绞线底部,并顶住挤压套底端,在定位片底侧用定位螺母紧固在定位螺杆上,构成预制锚头。
在所述的预制锚头的底端设有导向体,在承载体、挤压套、挤压簧及定位螺杆组装成预制锚头后,用现浇混凝土充满所述的空腔,底端呈圆锥形,满足强度要求,起到锚索在伸入锚索孔孔底过程的导向作用。
在所述的预制锚头的顶部设置Φ25mm二次注浆管,二次注浆管作为二次注浆通道。
在所述的锚索孔内伸入一次注浆管到孔底,在预制锚头内与中心注浆管套接,并用铁丝绑扎牢固。
所述的锚索主体的数根无粘结钢绞线、一次注浆管和二次注浆管用数个等间隔设置的架线环支撑,然后在两个架线环中间位置用紧箍环绑扎牢固。
所述的外锚固端由钢垫板、定型锚具、封锚砼、锚墩组成,钢绞线的顶端向上穿过框架梁,在框架梁上面依次安装一个楔形的锚墩、钢垫板、定型锚具,最后用封锚砼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提高了承载体的耐久性:将无粘结钢绞线、挤压套和钢质承压板采用水泥浆现浇为整体,外裹不锈钢管,其承载体有很强的承载力,耐久性好。
2、整体防腐效果较好:锚索周围的注浆锚固体从孔底至孔口均处于受压状态,锚固体开裂的可能性相对较少,对锚索的防腐有利。而且,预制锚头段的钢绞线具有可靠的结构保护层,有效的防止了由于施工因素带来的各种质量隐患;其他部位钢绞线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其表面PE防腐层26(无粘结钢绞线外套黑色管)及防腐油脂27(黑色管与钢绞线充满油脂)有更好的防腐功能,PE防腐层周围的注浆体进一步增强防护性能。因此,这种新型锚固技术在整体防腐性能上很大的提高。
3、提高了锚固力:由于较传统的压力型锚索增加了沿柱型预制锚头长度的锚固力,有效地提高了单个内锚头的锚固力。
本实用新型预制锚头压力型锚索结合了压力型锚索与控制注浆技术的优点,通过对承载体专门设计,改进注浆工法,使其成为结构合理新型锚索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防腐效果好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边坡加固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锚头压力型锚索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预制锚头的横截面(图4的B-B)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锚头的钢质承压板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3的D-D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军利,未经万军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9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