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体卡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7812.6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2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柱;邬燕琪;陈慧;何农跃;张元颍;邓燕;苏恩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琛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流体卡盒装置,适用于诸如生物大分子或大分子的分析领域、生物技术、医学用途、化学分析等技术领域中需要对核酸样本进行处理检测等操作。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各种不同的微流体装置设计出现,通常其目的是减小生物分析方法中的样本体积需求,从而缩短整个实验的反应时间。但是像常用的检测样本如尿液,唾液等,样本量过小使得终产物的检测量不足,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另外,对于需要进行防污染措施的样本检测,许多微流体芯片需是一次性使用的,而当前一些微流体芯片装置中集成了许多的微阀,微泵等微小元件,并且加工精小、复杂,外围的控制系统也过于复杂,这使得每次检测的成本过高,不适用于大量的实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卡盒装置,通过对进口的加压,实现对微通道的至少一端口加压和对阀塞子的控制,完成样品或试剂在微通道中的正确顺畅流动,成本低廉,控制简单,可完成样本检测的全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卡盒,包括前盖、后盖和设置于前盖和后盖之间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腔室,所有待盛装样品或试剂的腔室都对应开设有一个进口,所需样品或试剂通过进口注入相应腔室中;所有需连通的腔室之间均通过微通道连接,所述微通道是由贯通主板前后面的线槽与前盖和后盖紧密贴合所形成的通道;每条微通道上均开有阀孔;所述阀孔设于通道断开出,为一断面大于通道断面的槽口;每个阀孔对应的后盖处开设有通孔,阀塞子穿过后盖上的通孔堵住阀孔;每个阀塞子上穿有一弹簧,弹簧一端连接于阀塞子外端部、一端连接固定于后盖通孔处的垫片上;当向外抽拉阀塞子时,弹簧拉伸,阀孔打开,微通道连通;当松开阀塞子时,弹簧回缩,带动阀塞子堵住阀孔,微通道断开,挡住样品或试剂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卡盒为透明材质。能够实时清楚的观察到卡盒内的反应情况,便于操作的实时监控,安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微通道的通道宽度为0.1-0.5mm。
进一步的,所述阀孔的断面为通道断面的1.5-2倍。
进一步的,每条微通道上的阀孔数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进口用于向腔室内加样,或者用于给腔室加压,在阀塞子打开的情况下,通过给腔室加压,控制样品或试剂沿打开阀塞子的微通道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腔室包括裂解液腔室、磁珠腔室、第一清洗液腔室、第二清洗液腔室、洗脱液腔室、PCR混合试剂腔室、PCR反应腔室、和废液槽腔室;所述裂解液腔室、磁珠腔室、第一清洗液腔室、第二清洗液腔室、洗脱液腔室各开设有一个进口,且磁珠腔室、第一清洗液腔室、第二清洗液腔室和洗脱液腔室分别通过微通道连接至裂解液腔室,裂解液腔室通过两条微通道:一条连接至废液槽腔室;另一条通过PCR混合试剂腔室和PCR反应腔室之后连接至废液槽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常态下,阀塞子是将阀孔堵住的,因此整个卡盒除了若干个进口,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往对应的腔室中加入样本和检测所需的试剂,当需要两种试剂溶合时,打开相应腔室所连通的微通道上的阀塞子,利用注射泵给腔室中加压,将腔室中的试剂通过微通道流入样本处理的腔室,在样本处理腔室混匀试剂,配合外部简单的功能设备,如磁吸,加热,泵,荧光检测等,即可完成对样本的检测过程,成本低廉,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主板结构图;
图2为卡盒背面图;
其中:1前盖,2后盖,3主板,31进口,32裂解液腔室,33磁珠腔室,34第一清洗液腔室,35第二清洗液腔室,36洗脱液腔室,37PCR混合试剂腔室,38微通道,39阀孔,40阀塞子,41废液槽腔室,42PCR反应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核酸样本检测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地解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核酸检测主要有三个过程: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所用到的试剂有裂解液,磁珠,第一清洗液,第二清洗液,洗脱液,PCR混合试剂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腔室基本上有6个盛放试剂的腔室和一个废液槽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7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藻培养气体交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接种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