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安全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14736.3 | 申请日: | 2015-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2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安全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隧道工程不同于其他地面工程,工作环境处于原本相对封闭稳定的地质构造中,随着开挖的进行,势必导致围岩结构的变化,给施工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奥法(NewAustrainTunnelMethod,NATM)施工在我国隧道工程中大力推广,极大的推进了我国隧道施工技术。它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岩体是连续介质,从岩体力学理论出发,利用洞室开挖围岩应力随着时间变化重新分布从而产生松动破坏的动态特点,适时采用薄壁柔性支护,使围岩紧密贴合,共同作用,从而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使围岩结构趋近于稳定。新奥法是利用对围岩和支护的监测,及时获取围岩支护的力学动态变化状况,进一步指导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因此,监测环节不仅仅作为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还为完善设计方案、提高信息化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传统的隧道监测系统中,隧道现场监控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洞顶下沉和地表沉降等四项。对于现场的观察和数据的测量都是靠人工量测和纸质记录,特别对于那些不稳定的围岩段落,需要大量人员在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实时量测,费时费力,还有安全隐患。为更好的节约成本,确保施工安全,全面实现自动化监控,对隧道中特殊点位结构监测是必要的。另外,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由于隧道地质结构变化难以作出长期的准确预测,仍会出现众多安全威胁。隧道的围岩变化、结构的疲劳损伤、外界环境等众多因素都会对隧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解决中上述的难题,提供一种安全,能实时报警的施工安全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安全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移动监控装置、网关节点、服务器及监控中心;所述传感器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移动监控装置连接所述网关节点;所述网关节点连接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监控中心;
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监测施工环境,并获取参数;
所述视频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施工环境实时图像;
所述移动监控装置设于施工人员身上;
所述网关节点用于实时传输所述传感器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及移动监控装置上传的数据;
所述服务器,用于解析所述网关节点上传的数据,并将解析后的所述数据存入数据库;
所述监控中心,用于分析解析后的数据,并在所述数据超过阀值时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风压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瓦斯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监控装置包括:语音通话设备及人员监控定位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工安全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模块可以获取更多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施工风险系统能够更加准确的预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检测人员的现场测量,实现自动化监测,移动监控装置可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风险,节约了成本并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施工安全监测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安全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6、视频采集模块4、移动监控装置5、网关节点3、服务器2及监控中心1;传感器模块6、视频采集模块4、移动监控装置5连接网关节点3;网关节点3连接服务器2,服务器2连接监控中心1;
传感器模块6用于监测施工环境,并获取参数;
视频采集模块4用于采集施工环境实时图像;
移动监控装置5设于施工人员身上;
网关节点3用于实时传输传感器模块6、视频采集模块4及移动监控装置5上传的数据;
服务器2,用于解析网关节点3上传的数据,并将解析后的数据存入数据库;
监控中心1,用于分析解析后的数据,并在数据超过阀值时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传感器模块6包括:风压传感器61、水位传感器62、温湿度传感器63及瓦斯传感器64。
进一步的,移动监控装置5包括:语音通话设备51及人员监控定位设备52。
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4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监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对养殖场进行环境状况监测的物联网一体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