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3342.6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冰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灭火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性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应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目前的培训学习中,如果学生只通过书本或老师的讲解来学习,由于不直观,因而学生难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实训课程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是学校老师研究的任务之一。
现在的有些公寓或者宿舍,不适合安装空调,当夏季来临时,一般是风扇散热,但是人为的控制风扇的开与停,很容易造成风扇的损坏,且浪费能源。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装置,使其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通过采用金属片负极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实现风扇的开与停,具有趣味性浓、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的特点,同时,在控制过程中,不会存在损坏风扇的问题,保护了电气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所述的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金属片正极、金属片负极、风扇、电源、电阻、三极管、蜡烛;所述的蜡烛设置于金属片负极下方,金属片负极设置于金属片正极下方,金属片正极与风扇一端、电源正极相连,金属片负极与电阻一端相连,电阻另一端与三极管基极相连,三极管集电极与风扇另一端相连,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所述的金属片正极、金属片负极厚度为0.02-0.05mm。
所述的三极管选用高增益、小功率NPN硅管8050。
所述的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还包括热敏元件、电脑、窗户、房间模型,所述的热敏元件设置于房间模型的墙上,电脑设置于房间模型内,窗户设置于房间模型的侧墙上。
所述的热敏元件设置有自锁装置和复位装置。
所述的房间模型侧墙上设置有风扇。
所述的金属片正极、金属片负极可以更换为热敏元件。
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通过采用金属片负极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实现风扇的开与停,具有趣味性浓、结构简单的特点,同时,在控制过程中,不会存在损坏风扇的问题,保护了电气设备,金属片正极、金属片负极可以更换为热敏元件能提高装置的反应灵敏性,设置于房间内,可自动实现风扇的开启与停止、操作容易、节约人力资源、控制精确、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房间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片正极、2-金属片负极、3-风扇、4-电源、5-电阻、6-三极管、7-蜡烛、8-热敏元件、9-电脑、10-窗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其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自动灭火实训及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金属片正极1、金属片负极2、风扇3、电源4、电阻5、三极管6、蜡烛7;所述的蜡烛7设置于金属片负极2下方,金属片负极2设置于金属片正极1下方,金属片正极1与风扇3一端、电源4正极相连,金属片负极2与电阻5一端相连,电阻5另一端与三极管6基极相连,三极管6集电极与风扇3另一端相连,三极管6发射极与电源4负极相连,采用金属片负极2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实现,风扇3的开与停,具有趣味性浓、结构简单的特点。
所述的金属片正极1、金属片负极2厚度为0.02-0.05mm,便于金属片负极2与金属片正极1搭接。
所述的三极管6选用高增益、小功率NPN硅管8050,便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冰,未经杨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3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等数学积分演示教具
- 下一篇:一种堆制有机肥的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