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垫体和垫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3077.1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7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白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松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罗志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垫体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垫体和垫体系统。
背景技术
床垫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层复合床垫、调节硬度的床垫、整体变形的床垫早已有之,方法不一而足。依靠材料本身的力学特性支撑物如记忆海绵等,在支撑人体的时候能按固定特性进行适应,一些病床也通过气囊调节床垫几个不同位置的硬度来改善体验,但是,能感知压力分布,并能自动优化睡眠时压力分布的床垫还未出现——也许只有母亲的怀抱可以做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压力情况自动调节指定位置高度的垫体和垫体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一种垫体,包括支撑层、调节层和压力采集层;
所述支撑层为硬质结构;
所述调节层包括多个独立的升降调节器,并分别布置于所述支撑层的指定位置;
所述压力采集层包括多个独立的压力感应传感器,并分别与所述升降调节器正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独立的升降调节器分别与与其相对设置的压力感应传感器相关联;当压力感应传感器采集到相应的压力值时,与其相关联或相应的升降调节器进行升降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包括电机、第一弹性部件和拉线;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端朝向所述支撑层,另一端朝向所述压力采集层;
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件朝向压力采集层的一端,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通过电机转子的转向不同,控制弹性部件的伸长量。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包括电动气缸和第二弹性部件;
所述电动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压力采集层,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层,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气缸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包括气囊、导气管和气泵;
所述气囊通过导气管连接气泵,所述气泵控制所述气囊内的气体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的升降高度范围为0-8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呈网格状分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垫体系统,包括垫体和控制器,
所述垫体包括支撑层、调节层和压力采集层;
所述支撑层为硬质结构;所述调节层包括多个独立的升降调节器,并分别布置于所述支撑层的指定位置;所述压力采集层包括多个独立的压力感应传感器,并分别与所述升降调节器正对设置;
所述控制器接收压力采集层的各压力感应传感器采集压力信号,并获取由外部处理模块根据压力信号取得的垫体上人体的生理信号、位置和/或姿态,控制所述调节层控制升降调节器进行升降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独立的升降调节器分别与与其相对设置的压力感应传感器相关联;当压力感应传感器采集到相应的压力值时,与其相关联或相应的升降调节器进行升降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包括电机、第一弹性部件和拉线;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端朝向所述支撑层,另一端朝向所述压力采集层;
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部件朝向压力采集层的一端,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通过电机转子的转向不同,控制弹性部件的伸长量。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包括电动气缸和第二弹性部件;
所述电动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压力采集层,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层,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气缸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包括气囊、导气管和气泵;
所述气囊通过导气管连接气泵,所述气泵控制所述气囊内的气体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器的升降高度范围为0-8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呈网格状分布设置。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垫体和垫体系统,支撑层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保证调节层中的升降调节器稳定,压力采集层中的压力感应传感器分别与升降调节器正对设置,可以准确的给与之关联的升降调节器提供压力信号,使升降调节器可以对应的升降到指定高度,通过接收压力信号并控制对应的升降调节器升降,可以调节垫体上人体的压力分布情况,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垫体上人体更为舒适或更为健康的躺卧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垫体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垫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垫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垫体的另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松,未经杨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3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变压器绕组漏抗简化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护舷材加工专用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