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池污泥沉淀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9825.9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期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王晓丽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污水处理 人工 湿地 污泥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污染及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池污泥沉淀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的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净化效果好、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系统配置可塑性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低、出水具有一定生物安全性、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可实现污水资源化等特点,正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人工湿地系统一般分为水平流、潜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因其具有占地面积较其他形式湿地小、整个系统可以完全建在地下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污水自表层向下垂直渗滤,在向下流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现有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容易堵塞,时间一长,大部分污泥沉淀到池底,难以清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容易堵塞,时间一长,大部分污泥沉淀到池底,难以清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池污泥沉淀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减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池污泥沉淀的装置,包括人工湿地池、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人工湿地池从上往下依次为水生植物、有机织物和鹅卵石,人工湿地池左侧上端设有进水管路,人工湿地池右侧下端设有出水管路,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均设有阀门。
所述水生植物为芦苇、茭白、凤眼莲、伞草、灯心草。
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外接透明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水生植物层和鹅卵石层之间增设有机织物层,把生活污水中的污泥大部分截留在有机织物层上,减少沉淀于鹅卵石层的污泥,在需要清理污泥沉淀时,只需把有机织物层取出即可,不需要将鹅卵石层全部取出,缩短了人工湿地的清理时间。在出水管路上设置外接透明管,方便观察生活污水的高度,以便于及时补充污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人工湿地池;2是进水管路;3是出水管路;4是水生植物;5是有机织物;6是鹅卵石;7是阀门;8是外接透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减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池污泥沉淀的装置,包括人工湿地池1、进水管路2和出水管路3,所述人工湿地池1从上往下依次为水生植物4、有机织物5和鹅卵石6,人工湿地池1左侧上端设有进水管路2,人工湿地池1右侧下端设有出水管路3,进水管路2和出水管路3均设有阀门7。
所述水生植物4为芦苇、茭白、凤眼莲、伞草、灯心草。
所述出水管路3上设有外接透明管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路2进入人工湿地池1,通过水生植物4的净化、有机织物5出去污泥,下降到鹅卵石6,再通过出水管路3流出人工湿地池1。通过观察外接透明管8内水的高度,可以知道人工湿地池1中污水的高度,便于及时补充污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水生植物层和鹅卵石层之间增设有机织物层,把生活污水中的污泥大部分截留在有机织物层上,减少沉淀于鹅卵石层的污泥,在需要清理污泥沉淀时,只需把有机织物层取出即可,不需要将鹅卵石层全部取出,缩短了人工湿地的清理时间。在出水管路上设置外接透明管,方便观察生活污水的高度,以便于及时补充污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9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