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隔氧手套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9450.6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8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作华;高莹莹;宗华;杨风斌;丁慧;张家慧;李曼;李金环;刘娜;张炳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21/02 | 分类号: | B25J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毛广杰 |
地址: | 25702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手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隔氧手套箱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的时候,由于氧气的存在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影响技术人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而使实验可靠性引起人们的质疑,例如一些易氧化的离子Fe2+,S2-等,在氧气的存在下很容易发生氧化,从而造成实验结果准确性偏低,因此一些实验操作需要在隔氧的环境下进行,而采用隔氧手套箱可解决上述问题。
一般的手套箱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移动困难、空间小等问题,一般只能进行一些小型实验,稍大仪器无法放入,使一些需连续操作的实验无法同时在隔氧的条件下完成,给实验带来误差。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简易实用的隔氧手套箱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隔氧手套箱装置,解决了一些还原性离子(例如:Fe2+,S2-等)易氧化的问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空间大等优点,适用于需连续隔氧的实验操作,避免了实验过程中氧气的接触,使实验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隔氧手套箱装置,包括隔氧装置,所述隔氧装置的表面设计有进气口、排气口以及多个手套孔;所述隔氧装置为多面体结构,所述隔氧装置的各个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于相结合的缝隙处采用密封胶密封。
所述隔氧装置为六面体结构。
所述进气口通过三通连接真空泵及氮气发生器。
所述隔氧装置还连接真空表。
所述隔氧装置的表面还具有门体,且隔氧装置的内壁于靠近门体的位置具有台体。
还包括底座,所述隔氧装置设置于底座上方。
所述底座的底部连接有滑轮。
所述多个手套孔设置于隔氧装置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排气口设计于隔氧装置的顶部,所述进气口设计于隔氧装置的底部。
所述隔氧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进线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隔氧手套箱装置,解决了一些还原性离子(例如:Fe2+,S2-等)易氧化的问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空间大等优点。其前后部同时设计有手套孔,可多人进行操作,适用于需连续隔氧的实验操作,避免了实验过程中氧气的接触,使实验准确可靠。本装置右部设计方门方便拿取东西实验用品,面与面通过螺栓连接并用密封胶封住,便于拆卸,底部设计有滑轮移动也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某些需要进行隔氧实验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解决了一些需要连续进行隔氧的实验操作(可完成全程隔氧)的难题,避免实验数据准确性偏低。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已经进行了室内实验验证,借助它建立了油田污水中亚铁离子准确测定方法,以及亚铁离子降粘机理的探索,隔氧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由于可进行连续隔氧实验操作,某些大型仪器可放入,设计体积大,因此所占空间较大,以及一些小型隔氧实验,会造成空间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隔氧手套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氧装置;2-进气口;3-排气口;4-手套孔;5-方门;6-台体;7-真空泵;8-氮气发生器;9-底座;10-滑轮;11-进线孔;12-真空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隔氧手套箱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隔氧装置1,该隔氧装置1为多面体结构,优选为六面体结构,例如长方体,各个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于结合的缝隙处采用密封胶封住,便于拆卸。该隔氧装置1上设计有进气口2、排气口3、多个手套孔4,并且连接有真空表12,可以将真空表12设置于顶面。所述隔氧装置1的一侧如右侧开设有方门5,可以方便拿取东西,也可做到装置内部的气体补偿。所述进气口2连接有进气口阀门,所述排气口3连接有排气口阀门,所述进气口2可以设置于该隔氧装置1的一侧的下方如右侧的下方,该进气口2连接三通,该三通另外的两端分别连接真空泵7和氮气发生器8,且氮气发生器8与三通之间连接有充氮气阀门,所述真空泵7与三通之间连接抽真空阀门,可进行抽真空以及充氮气等操作。所述排气孔设置于与进气口2相对的另一侧的上方如左侧的上方,用于向外排出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9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误伤美工刀
- 下一篇:直线驱动连杆机构机器人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