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捕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7008.X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2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建华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6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式捕虫装置,属于垃圾筒专用型诱苍蝇、蚊子类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捕虫器是一种捕捉蚊虫的器具,在夏天,有很多蚊虫滋生,经常骚扰人畜,叮咬皮肤后会鼓起红包,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蚊虫而导致病毒传播,造成感染。而在农业生产中,还会因为蚊虫啃食庄稼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自古至今,人们想出了很多对付蚊虫的办法,普遍的是用蚊香或者驱蚊水或者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但是蚊香和驱蚊水以及农药属于化学物品,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长期使用后,蚊虫对其中的化学成分产生抗药性,使得这种方法越来越不环保科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现有对付蚊虫的方法,普遍的是用蚊香或者驱蚊水或者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但是蚊香和驱蚊水以及农药属于化学物品,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长期使用后,蚊虫对其中的化学成分产生抗药性,使得这种方法越来越不环保科学的问题,设计了组合式捕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组合式捕虫装置,其结构包括:外罩、内胆罩、害虫入口、顶盖、通孔;外罩为方形空心结构,所述外罩表面由塑料整体而成,从外面能直观到虫体的活动,所述内胆罩为漏斗式结构,和害虫入口为一体,便于害虫滑落到外罩里面,害虫入口直径为5cm,所述顶盖和内胆罩、外罩拼接而成,顶盖中间设有一圆形通孔,直径为10cm,圆形通孔和害虫入口为垂直设置,便于害虫垂直落入外罩里面。
所述外罩内空心表面的直径和内胆罩直径等同,顶盖圆形通孔的孔径大于内胆罩害虫入口的孔径。
所述外罩外方形表面与内胆罩漏斗式内空心表面在径向位置上垂直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新颖独特,使用过程操作方便,避免捕虫过程中直接接触。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工艺性好,材质价格低廉,制作成本低,应用性广。
3.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设计,方便拆卸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图。
图中:1外罩、2内胆罩、3害虫入口、4顶盖、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组合式捕虫装置,其结构包括:外罩1、内胆罩2、害虫入口3、顶盖4、通孔5;外罩1为方形空心结构,所述外罩1表面由塑料整体而成,从外面能直观到虫体的活动,所述内胆罩2为漏斗式结构,和害虫入口3为一体,便于害虫滑落到外罩1里面,害虫入口3直径为5cm,所述顶盖4和内胆罩2、外罩1拼接而成,顶盖4中间设有一圆形通孔,直径为10cm,圆形通孔和害虫入口3为垂直设置,便于害虫垂直落入外罩1里面;所述外罩1内空心表面的直径和内胆罩2直径等同,顶盖4圆形通孔的孔径大于内胆罩2害虫入口3的孔径;所述外罩1外方形表面与内胆罩2漏斗式内空心表面在径向位置上垂直排布。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组合式捕虫装置,使用前将外罩1与内胆罩2配合,将内胆罩2端面与顶盖4贴合,使用时将顶盖4放置待捕捉虫上方,保证通孔5位于待捕捉虫正上方,并将整体装置放下,此时待捕捉虫位于内胆罩2中,待虫子通过害虫入口3进入外罩1后将整个装置倒置即可实现对虫子的捕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建华,未经谢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70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自动复位铰链
- 下一篇:一种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