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射线探测设备及用于其中的闪烁体探测器和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6563.0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0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军;包云肽;张阳天;钟庆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208 | 分类号: | G01T1/208;F16B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雄军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线 探测 设备 用于 中的 闪烁 探测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性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放射线探测设备及用于其中的闪烁体探测器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光电倍增管固定到闪烁体探测器的壳体上。
背景技术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入射粒子进入到闪烁体内,使闪烁体内的原子分子电离和激发,受激原子分子退激发时发光,打到光电倍增管上转换成光电子,光电子经过倍增收集以后转换成电信号处理。而光电倍增管与闪烁体间的耦合偏差,直接影响着光电倍增管收集光的效率。
目前,现有的光电倍增管的安装方式通常是光电倍增管与其固定用套管整体固定。如图1所示,在组装到闪烁体探测器的壳体上之前,光电倍增管1、套管2、连接法兰3、压帽4已经组装在一起而形成为一个整体组件。光电倍增管1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自连接法兰3伸出。
如图2所示,光电倍增管1的一端插入到壳体内,然后利用螺钉将连接法兰固定到壳体上,从而将光电倍增管的整体组件固定到壳体上。
但是,上述安装方式导致安装人员无法直观确认光电倍增管与闪烁体10是否实现了面耦合,换言之,光电倍增管与闪烁体之间的耦合操作是盲装配,无法直观确认耦合是否到位。
此外,装配完成后探测器是否完全避光、光电倍增管与闪烁体的耦合质量直接影响探测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提出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光电倍增管固定到闪烁体探测器的壳体上,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从所述壳体向外延伸,所述遮光罩限定了供光电倍增管的一端插入的开口;连接法兰,套设在遮光罩上,连接法兰的一端固定到所述壳体上,连接法兰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法兰的孔内径等于遮光罩的外径;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套管,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套管的一端构造成与连接法兰的另一端螺纹配合;压帽,设置在套管的另一端,构造成朝向闪烁体按压套管内的光电倍增管。
可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O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紧密配合在所述遮光罩上;所述连接法兰的所述一端还设置有环形槽,所述O形密封圈构造成被压紧在所述环形槽内。
可选地,所述压帽设置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构造成朝向闪烁体按压套管内的所述光电倍增管电路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闪烁体探测器,具有上述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涉及一种核辐射探测设备,包括上述的闪烁体探测器。
利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法兰首先固定在壳体上,光电倍增管然后与闪烁体直接耦合后,操作者就很直观的观察到两者是否耦合到位或者是否存在偏移情况。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现有的技术结构上增加遮光罩,可以尽量避免自然光透过连接法兰与壳体连接处的缝隙,从而有效提高了光电倍增管的性能。在进一步设置O形密封圈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阻挡自然光自遮光罩与壳体连接处进入光电倍增管。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仅解决了光电倍增管与闪烁体之间耦合和位置偏移问题,而且光电倍增管容易拆卸及安装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防止外界自然光进入光电倍增管,可以提高探测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由光电倍增管、套管、连接法兰、压帽形成的整体组件;
图2为将图1中的整体组件安装到闪烁体探测器的壳体上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将光电倍增管固定到闪烁体探测器的壳体上的固定装置;
图4为图3中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4所示,连接法兰3平的一侧(即设置有法兰盘的一侧)套在遮光罩5外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闪烁体探测器的壳体6上,连接法兰3的另一侧具有外螺纹,连接法兰3的孔内径与遮光罩5的外径配合。
O形密封圈8套设在遮光罩5上且位于连接法兰3的环形槽内。
光电倍增管1的一端装入遮光罩5内与闪烁体10面耦合。
然后管套2的一端穿在光电倍增管1的外面,通过管套2的一端的内螺纹与连接法兰3的另一端的外螺纹配合,将套管2的一端拧紧在连接法兰3上,管套2的另一端与压帽4螺纹配合,最后限位螺钉11拧紧在光电倍增管电路构件12上,这样就固定住了光电倍增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6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
- 下一篇:智能行李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