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06216.8 | 申请日: | 2015-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魏小龙;吴雅妮;孙羽冬;景在平;赵志青;冯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裁剪 多功能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临床介入治疗的手术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多种动脉情况的血管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对血管进行造影,进而诊断血管或相关疾病的医疗过程中,首先的操作就是需要根据血管形态和血管分支情况选择不同的造影导管,进而超选择性地将造影药剂导入到靶血管,从而为后续的造影和介入治疗提供基础。然而血管形态和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插管操纵中所用的造影导管必须根据不同的动脉血管形态和病人的个体差异(血管健康情况,有无血栓等)进行选择。
临床使用的造影导管的各种形状和规格正是为了方便手术医生操纵和适应不同病人个体血管差异而设计的:单弯管,双钩,猎人头(Headhunter),mani异形管,西蒙丝系列(Simmons),猪尾管(Pig),眼镜蛇管(Cobra)等。这些导管其形状都是设计定型的,通常一种类型的导管只适用于几种或一种血管形态,当其不能适应时,必须更换另一种的导管进行造影操做。然而,更换和选择另一种导管时,由于选择困难,血管超选过程中医护人员和病患都是处于X射线的照射下的,增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射线暴露时间,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必须开发一种适应血管形态的导管,提高超选择性进入靶血管的成功率,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在X射线下的暴露时间是很有意义的。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血管造影导管均是制式导管,用途单一,无法进行剪裁,因此开发一种用途广泛,通过简单的剪裁即可改变形状从而具有多种形状导管功能的造影导管是本技术领域内相关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了一种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用于血管造影中将造影药剂导入到血管中,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
稍管,在导丝牵引下到达靶血管并释放造影剂;
接管,和稍管尾端连通,用于容纳导丝;
螺纹接头,一端和接管尾端连通,尾端同造影注射器连通;
其中,稍管预留有剪裁标记,用于裁剪成需要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为了更好的适应多种血管形状的需要而方便裁剪成临床需要的形状,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稍管包括位于头部的弯曲段和同所述弯曲段连通的直线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弯曲段为半径逐渐缩小的螺旋线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定形针;以及一次性手术刀片。其中,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为上述中的任意一种。
发明的有益作用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包括稍管、接管以及螺纹接头,由于稍管的头部设置有裁剪标记,便于手术医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剪,另外,稍管头部呈半径逐渐缩小的螺旋线形,可被裁剪成多种形状,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能更好的使适应多种血管形状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裁剪式超选导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裁剪式超选导管组件的定形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施例的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100包括依次连接的:
稍管1,包括稍管弯曲段11和直线段12,稍管弯曲段11其形状为半径逐渐缩小的螺旋线形,稍管直线段12和弯曲段11连通;
接管2,和稍管直线段12连通;
螺纹接头3,一端和接管尾端连通,尾端同造影注射器连通;
其中,稍管弯曲段11预留有剪裁标记111,用于裁剪成需要的形状,剪裁标记111为凹陷的刻痕或者是凸起的环状或数字刻度。
图2为本实施例的可裁剪式多功能超选导管组件的定形针示意图。
如图2所示,定形针200,包括圆形部分201和相连的直线段部分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6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