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成PU树脂用反应釜的混合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5860.3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隆;姚克俭;赵波峰;柯伟;严权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宏得利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1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pu 树脂 反应 混合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生产PU树脂中混合加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合成PU树脂用反应釜的混合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55446.5的一种合成树脂用反应釜的混合加热系统,所述混合加热系统包括一用于通入热蒸汽的外盘管和一电热器,外盘管绕置在反应釜外部,外盘管上开设有一蒸汽进口和一蒸汽出口;电热器设置在反应釜内部,通过在反应釜外部设置外盘管,以及在反应釜内部设置电热器,实现了两种加热方式的混合;该混合加热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使反应釜内部迅速升温;同时在不需要过快加热时,还可以只启用单一的加热方式;该合成树脂用反应釜的混合加热系统切换灵活、加热速度快,使用方便,但是将电热器置于反应釜之中,并直接与反应液接触,存在漏电等安全隐患,进而影响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混合加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成PU树脂用反应釜的混合加热系统,包括外设有夹套且内设有盘管的反应釜,所述夹套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连接有蒸汽进口管,出口连接有蒸汽出口管,所述盘管连接有使导热油充入的进油管和使导热油排出的出油管。
进一步,所述的盘管由钛合金制成。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加热方式的介质都没有直接与反应液直接接触,也无需在通电的条件下进行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合成PU树脂用反应釜1的混合加热系统,包括外设有夹套11且内设有盘管2的反应釜1,所述夹套11上设有进口12和出口13,所述进口12连接有蒸汽进口管14,出口13连接有蒸汽出口管15,所述盘管2连接有使导热油充入的进油管21和使导热油排出的出油管22。
通过外设有夹套11且内设有盘管2的反应釜1,使利用蒸汽充入夹套11的进口12,充满夹套11后,由反应釜1出来,进而利用蒸汽对反应釜1内的反应液进行换热(升温),而另一方面,利用导热油充入盘管2的进油管21,充满盘管2后,由盘管2的出油管22排出,进而利用导热油对反应液进行换热(升温),实现了两种加热方式的混合,使反应釜1内部迅速升温;
该混合加热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蒸汽加热具有加热迅速、耐高温、耐腐蚀、无环境污染、无需锅炉自动加温、使用方便等特点,而导热油加热具有低压、高温、安全、高效节能的特点,使在不需要过快加热时,还可以只启用单一的加热方式;该合成树脂用反应釜1的混合加热系统切换灵活、加热速度快,使用方便;
以上的混合加热方式的介质都没有直接与反应液直接接触,也无需在通电的条件下进行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所述的盘管2由钛合金制成。
钛合金在许多介质中有优秀的耐腐蚀性,表面光洁,无污垢,密度小,强度高,因而重量轻,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油不易在其内部产生焦垢,使用寿命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宏得利树脂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宏得利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5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