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断路器的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03414.9 | 申请日: | 2015-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1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龙;黄殿猛;钱名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断路器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用于控制高速断路器的吸合电路。
背景技术
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辅助电源和牵引变流器中,高速断路器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对高速断路器的吸合控制是各厂家控制的关键。
高速断路器的工作需要两种工作电流,一种是启动电流,一种是保持电流。启动电流是指高速断路器在准备吸合的情况下,线圈需要一个大的工作电流,确保能够使触点吸合。而保持电流是指,高速断路器主触点吸合后,线圈只需要一个较小的电流来确保主触点维持在吸合的状态。
在通常设计过程中,采用下面的途径来使高速断路器工作。
先给定一个保持电流,再给定一个启动电流,延时一定时间后,再切除启动电流。
对延时时间的长短,需要有一定的规定说明,延时时间过长可能会烧毁接触器的线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为高速断路器的吸合提供方便操作的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断路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电容C1、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接触器K1、接触器K2、接触器K3和接触器线圈L1;
电阻R1一端与控制电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2常闭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2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到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电阻R2一端与控制电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L1的正极,接触器线圈L1的负极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接触器K3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在接触器K2常闭触点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之间,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在接触器K1常开触点与接触器线圈L1的正极之间。
接触器K1的线圈正极接输入的保持信号,接触器K1的线圈负极接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输入的吸合信号,接到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另一端接到接触器K2的线圈正极,接触器K2的线圈负极接到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接触器K2常开触点的一端接到控制电电源的正极,接触器K2常开触点的另一端接到接触器K3的线圈正极,接触器K3的线圈负极接到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所述的电解电容C1采用一个或大于等于2个并联的电解电容。
该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接收外部给定信号(吸合信号、保持信号)。电解电容C1是作为储能元件,减小了高速断路器在吸合瞬间对供电电源的冲击,也是确保高速断路器的线圈不被启动电流烧毁。采用该控制电路后,高速断路器的吸合和保持的驱动信号时间间隔就不要太短,且对整个控制供电电源也没有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断路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电解电容C1、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接触器K1、接触器K2、接触器K3和接触器线圈L1;
电阻R1一端与控制电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2常闭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2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到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电阻R2一端与控制电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L1的正极,接触器线圈L1的负极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接触器K3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在接触器K2常闭触点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之间,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在接触器K1常开触点与接触器线圈L1的正极之间。
接触器K1的线圈正极接输入的保持信号,接触器K1的线圈负极接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输入的吸合信号,接到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一端,接触器K1常开触点的另一端接到接触器K2的线圈正极,接触器K2的线圈负极接到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接触器K2常开触点的一端接到控制电电源的正极,接触器K2常开触点的另一端接到接触器K3的线圈正极,接触器K3的线圈负极接到控制电电源的负极。
第一阶段,电源通过电阻R1和接触器K2对电解电容C1进行充电;高速断路器的线圈通过接触器K1和电阻R2获取维持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34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