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2423.6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1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圭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2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自动 螺丝 夹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打螺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
背景技术
自动锁螺丝工具是用以取代传统手动拧紧螺丝的机器,手动螺丝拧紧又包括纯手工拧紧和电动螺丝刀或气动螺丝刀拧紧,后者通过电动或者气动的方式产生旋转动力,以代替频繁手动的拧紧动作,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锁螺丝的工作强度,但由于手工放置螺丝和对准螺丝头部仍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因此整体效率提升比较有限。
自动打螺丝装置就是将自动拧螺丝工具与自动螺丝供应机二者结合在一起,采用三维移动装置操控自动拧螺丝工具,采用气缸之类的动力装置代替人工住下按压转动中的自动拧螺丝工具,在自动拧螺丝工具的拧杆下面设置螺丝夹头,使从自动螺丝供应机输出的螺丝先卡止于螺丝夹头出口处,再由自动拧螺丝工具的拧杆拧紧,自动打螺丝装置大大提升了打螺丝工艺的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具体的,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螺丝夹头包括螺丝输入部10A和螺丝输出部10B,其中螺丝输出部10B为一体式结构,在向下压出螺丝的过程中,螺丝受力不好导致压出时稳定性较差,压出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以在向下压螺丝时中提供一缓冲力,提高打螺丝过程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包括相互连接的螺丝输入部与螺丝输出部,所述螺丝输入部包括竖直通道和与所述竖直通道连通以接收螺丝的斜向通道,其中所述螺丝输出部包括内侧壁呈圆柱形的连接件、锥形开口件以及多个弹性臂,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螺丝输入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向下凸设有内侧壁呈圆柱形、外侧壁呈正多边形柱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锥形开口件包括多个锥形片,所述锥形片的上端向上凸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所具有的侧面个数与所述弹性臂以及所述锥形片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各个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弹性臂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而固定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连接件,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定位孔而固定所述弹性臂与所述锥形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螺丝夹头包括螺丝输入部与螺丝输出部,且螺丝输出部包括连接件、锥形开口件以及多个弹性臂,通过弹性臂将连接件与锥形开口件连接在一起,且连接件、多个弹性臂以及多个锥形片形成容许螺丝输出的通道,当向下压螺丝时,弹性臂发生形变而提供一定的缓冲力至螺丝,使螺丝压出过效果更好,提高了打螺丝过程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弹性臂和所述锥形片的数量为6,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呈正六边形柱状。
较佳地,所述锥形片内侧壁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面和竖直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壁向内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下端向下竖直延伸形成所述竖直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圆柱形管道,所述锥形片的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圆柱形管道的外侧壁与相应的所述弹性臂之间。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圆柱形管道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弹性臂为金属薄板。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螺丝输入部螺纹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2。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图2中螺丝输出部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螺丝输出部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图1中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适用于自动打螺丝机的螺丝夹头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螺丝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24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活动护栏专用连接公母铰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道闸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