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镜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1231.3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8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栾盾;代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镜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透镜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图1为旧有的透镜1装配到透镜筒2上后的主视图,该图中,透镜筒2的结构未作改进。参考图2、图3和图4,在利用未做改进的透镜筒2装配两块透镜1时,先在图3中的透镜筒2一端的凸出平台23a和内侧壁21上点上UV胶,然后将如图4所示的其中一块透镜1的底部11粘接在透镜筒2的凸出平台23a上,透镜1的外侧壁12粘接在透镜筒2的内侧壁上;接着用UV灯照射固化,最终完成第一块透镜1在透镜筒2的装配固定。接着在透镜筒2的另一端用和装第一块透镜1相同的方法装第二块透镜1,同时也用UV灯照射第二块透镜1固化。在装配第二块透镜1的时候,旧有的透镜筒2结构会产生如下3方面缺陷:1、参考图2,两块透镜1和透镜筒1的内侧壁构成空腔3,在对第二块透镜1照射固化的时候,空腔3内产生的空气压强大于室内空气压强,使得第二块透镜1在透镜筒2上固定不牢靠,容易脱落。2、如果将第二块透镜1用压镜圈加O型圈(均未图示)的方式固定,既增大了两块透镜1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公差,又增加了成本和装配、检验的难度。3、由于UV胶是液体,会缓慢挥发,在照射UV灯时,由于紫外线的发热,涂镀在透镜筒2的内侧壁的UV胶挥发至两块透镜1的反面,使得光路在两块透镜1中传播效率大大降低,并且降低了产品外观的美观性;退一步说,即使照射UV灯时UV胶未挥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UV胶同样会挥发至透镜的反面,降低了产品的外观的美观性。但如果在两块透镜1之间的透镜筒2的侧壁上开孔,则空腔3内又会进入无法清洁的灰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所说得两块透镜的反面,是指图2中两块透镜2朝向空腔3的这一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后透镜固定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透镜在透镜筒上固定不牢固,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透镜固定装置,包括:透镜筒,所述透镜筒沿轴线方向开有通孔,至少两块透镜分别粘接固定在所述透镜筒内部的两端,所述至少两块透镜和所述透镜筒的内侧壁构成至少一个空腔,所述透镜筒的至少一端的内侧壁设置有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空腔和外界的至少一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为两块,所述空腔为一个;所述透镜筒的两端内侧壁设置有若干所述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和所述内侧壁形成两环形平台;所述两环形平台分别用于放置所述两块透镜。
进一步地:在所述透镜筒的环形侧壁两端的内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向内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径大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内径;所述两块透镜的外侧壁紧靠在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环形凸台和所述环形侧壁之间的透镜筒内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两环形退刀槽。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沿所述透镜筒的内侧壁向里延伸至所述退刀槽底部,然后沿着透镜筒径向向内延伸至所述环形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筒的内侧壁和所述透镜的外侧壁形成的环形缝隙内填充有半流体状态的密封胶;所述环形缝隙位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侧壁的凸出平台以及所述两环形凸台均涂抹有UV胶;所述两块透镜分别通过UV胶粘接在所述透镜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由于在透镜筒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大气压的透气孔,在装配第二块透镜的时候,由两块透镜和透镜筒的内侧壁构成的空腔的大气压和外界大气压相通,保证了第二块透镜在透镜筒上安装牢固可靠,不会从透镜筒上脱落下来。另外,由于最后在透镜的外侧壁和透镜筒的内侧壁形成的环形缝隙内点满了密封胶,使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不可能进入透镜筒的内部,从而保证了透镜一直处于干燥、清洁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透镜1装配到未改进的旧有的透镜筒2上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未做改进的透镜筒2的全剖视图;
图4为透镜1沿轴向全剖视图;
图5为改进后的透镜筒2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D处放大图;
图7为将两块透镜1装配在改进后的透镜筒2上后,沿着透镜筒2轴向的全剖视图;
图8为图7的E处放大图;
图9为改进后的透镜筒2的外形图;
图10为图9中沿B向或沿C向观察改进后的透镜筒2后得到的视图;
图中,各序号及对应的名称分别为:
1、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1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起动机换向器
- 下一篇:一种安装了信标的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