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浮式固定钻孔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9252.6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0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波;涂伟成;易晓;刘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固定 钻孔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调节浮式固定钻孔平台。
背景技术
在进行水上钻孔桩的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直接在桩基附近搭建施工钻孔平台,这样的钻孔施工平台都是固定结构,存在以下的缺点:
1、钻孔平台在水中搭建,需要专用的施工船才能完成,耗时且耗力,搭建平台的难度很大;
2、在潮汐易发生等水位易急剧变化的地带搭建固定式结构的钻孔平台,常常因为水位急剧变化导致平台高度调节困难,极大影响平台施工的工程进度;
3、固定式结构的钻孔平台难以重复利用,一个桩孔需要一个单独的平台,施工成本太高,也造成了材料的极大浪费。
专利号为“CN201769995U”的名为“浮筒式水上钻孔平台”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水上浮动平台,该技术方案以一组两端封闭的大径钢管并排搭设构成浮筒,再在所述浮筒的顶面、与大径钢管垂直的方向上并排设置一组小径钢管构成钻机平台,利用锚块拉绳固定浮筒平台。该方案很好的解决了固定式平台安装困难,不能连续使用的缺点,但是该方法因为使用锚块拉绳作为浮动平台的固定方式,难以保证浮动平台和水底的相对位置,受风浪的影响太大,稳定性太差,导致整个钻孔平台钻孔精确度太低,实际使用时,难以满足精确钻孔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施工难度大、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浮式固定钻孔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浮式固定钻孔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的浮动平台和多根用于与河床固定连接的钢管桩;所述的浮动平台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浮动平台通过固定结构在横向上固定连接于钢管桩;所述的钢管桩的上端设置有调节浮动平台垂直高度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管桩有有四根,分为两组相互对称的布置于浮动平台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浮动平台侧部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和浮动平台之间安装有抱箍;所述的抱箍套接在钢管桩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梁和千斤顶;所述的支撑梁固定在支架的上端位于钢管桩的上方;所述的千斤顶下端固定在钢管桩的上端,其上端固定在支撑梁的下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为两块平行间隔布置的支撑板形成的U型结构;所述的支撑板一端固定在浮动平台的侧部,另一端连接有可旋转开合的门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浮动平台的左侧设置有U型的钻孔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浮动平台的侧部设置有多个绞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结构通过钢管桩来限制浮动平台的横向移动,避免了浮动平台收到波浪、风力影响而横向移动,提高了钻孔施工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2、本结构通过支撑梁和千斤顶对浮动平台进行垂直上下的高度调节,实现了浮动平台可随水位调节的目的,增强了浮动平台的稳定性,有利于钻孔施工的进行;
3、本结构的钻孔口设置在浮动平台的侧部,钻孔过程中输送钻孔设备更为方便,不用使用大型的吊装设备即可完成钻孔设备的吊运工作;
4、本结构的抱箍安装拆卸方便,能够快速的将浮动平台和钢管桩固定连接,操作简便安全;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充分保证了钻孔施工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支架与抱箍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浮动平台;2—钢管桩;3—支架;4—抱箍;5—支撑梁;6—千斤顶;7—支撑板;8—门板;9—钻孔口;10—绞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一种可调节浮式固定钻孔平台,包括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的浮动平台1,浮动平台1的左侧(如图1所示,图纸的左侧为左,图纸的右侧为右,图纸的上方向为前,图纸的下方向为后)设置有“U”型的钻孔口9,钻孔口9设置在浮动平台1的侧部,便于钻孔设备的运输与安装。
浮动平台1的侧部设置有多个绞关10,绞关10为垂直固定在浮动平台1上端面的立柱结构,绞关10用于将浮动平台1输送到位后对其使用锚固绳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9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