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97707.0 | 申请日: | 2015-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4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F01N3/025;F01N9/00;F01N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微粒 过滤器 主动 再生 系统 | ||
1.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包括高温清理装置(1)、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供气系统(3)、供油系统(4)和电子控制单元(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高温清理装置(1)的腔体上或其前端的排气管上或高温清理装置(1)与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的连接部,用于监测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进气口前端排气管或腔体内的压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高温清理装置(1)与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的连接部,用于监测再生温度,所述电子控制单元(5)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与压力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柴油机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连接,电子控制单元(5)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高温清理装置(1)、供油系统(4)和供气系统(3)连接。
2.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包括高温清理装置(1)、氧化型催化器DOC(8)、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供气系统(3)、供油系统(4)和电子控制单元(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高温清理装置(1)的腔体上或其前端的排气管上或高温清理装置(1)与氧化型催化器DOC(8)的连接部,用于监测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进气口前端排气管或腔体内的压力,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氧化型催化器DOC(8)与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的连接部,用于监测再生温度,所述电子控制单元(5)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与压力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柴油机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连接,电子控制单元(5)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高温清理装置(1)、供油系统(4)和供气系统(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由第一温度传感器(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组成,第一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氧化型催化器DOC(8)与柴油机微粒过滤器(2)的连接部,用于监测再生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氧化型催化器DOC(8)与高温清理装置(1)的连接部,用于监测排气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清理装置(1)包括工作腔和升温腔,设于工作腔侧面的供气管和供油管,用于将液态柴油转换成高压汽态柴油的燃料转换机构(11)和用于将高压汽态柴油引燃的引燃器(12),所述工作腔内还设有用于保护燃烧效果的燃烧保护套管(13),所述燃料转换机构(11)至少喷油端位于燃烧保护套管(13)内部,所述供气管(11b)的出气口和燃烧保护套管(1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位于升温腔的外部,工作腔与升温腔的连接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27~6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转换机构(11)的喷油孔(11a)端还设有引燃腔管(14),喷油孔(11a)与引燃腔管(14)连通,引燃腔管(14)与引燃器(12)相对的侧面设有引燃孔,所述引燃器(12)的引燃端通过引燃孔伸入引燃腔管(14)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腔管(14)外部靠近喷油孔(11a)端套设有空气分散盘(16),空气分散盘(16)与燃料转换机构(11)及燃烧保护套管(13)管壁间形成储气腔(15),所述储气腔(15)与供气管的出气口连通,空气分散盘(16)周边设有若干空气分散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保护套管(13)的尾端设有挡流板(13a)。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主动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腔的尾端还设有气流均匀机构(17),用于使工作腔高温燃烧产生的热量均匀的扩散,所述气流均匀机构(17)由装配管座(17a)、均匀腔(17b)和均匀件(17c)组成,均匀腔(17b)位于装配管座(17a)内部且同轴设置,均匀件(17c)位于均匀腔(17b)的出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77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