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擦划式点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96080.7 | 申请日: | 2015-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3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罗福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福仲 |
| 主分类号: | F23Q2/02 | 分类号: | F23Q2/02;F23Q2/46;F23Q2/52;F23Q2/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6299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擦划式 点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火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擦划式点火器。
背景技术
通过摩擦棒擦划摩擦条产生火花后进行点火的擦划式点火器,由于携带、使用较为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现有的擦划式点火器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摩擦棒擦划摩擦条产生火花点火后,需用嘴吹灭火苗,不仅麻烦,还不够安全;二是燃油添加在壳体底部的棉团上,摩擦棒底部的摩擦头和棉芯每次蘸取的燃油十分有限,点火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钟,不便于较长时间点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以下优点的擦划式点火器:
一.摩擦棒擦划摩擦条产生火花点火后,无需用嘴吹灭火苗,使用更为方便、安全;
二.燃油直接添加在摩擦棒内,便于较长时间点火。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设计制造一种包括壳体、摩擦条和摩擦棒的新型擦划式点火器,所述壳体为套筒结构,壳体的中心轴线上方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下方设有与第一圆孔相通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上方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摩擦条设置在壳体右侧突出部的凹槽内。
所述的摩擦棒包括套筒结构的握把和空心结构的空心棒体,所述握把的加油孔内设有棉绳,所述棉绳向下穿过空心棒体后,棉绳的底部与摩擦头一起固定在空心棒体的底端,燃油从握把的上方添加到加油孔内并被棉绳吸收,手握握把,将摩擦头与摩擦条擦划产生火花后即可进行较长时间的点火。
所述的空心棒体的上部的径外设有与握把成一体结构的圆管,所述圆管的上部设有密封圈,圆管的下部的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圆孔的上方的第一内螺纹配合联接,点火结束时,将空心棒体插入第二圆孔内,拧紧摩擦棒,即可轻松熄灭火苗。
所述的加油孔的上部设有带套筒的橡胶堵头,所述套筒的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套筒与橡胶堵头之间采用强力胶胶粘接合,所述橡胶堵头的下部设有与加油孔的上部的第二内螺纹配合联接的第二外螺纹,加油结束时,拧紧橡胶堵头,即可防止燃油泄漏、挥发。
所述的第二圆孔(6)的内径略大于棒体(4)的外径,便于减少第二圆孔(6)内的空气含量,加快熄灭火苗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摩擦棒擦划摩擦条产生火花点火后,无需用嘴吹灭火苗,使用更为方便、安全;同时,便于较长时间点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握把,(2)为摩擦棒,(3)为第一内螺纹,(4)为空心棒体,(5)为摩擦条,(6)为第二圆孔,(7)为摩擦头,(8)为壳体,(9)为棉绳,(10)为圆管,(11)为密封圈,(12)为第一圆孔,(13)为加油孔,(14)为橡胶堵头,(15)为套筒,(16)为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如图1所示,设计制造一种包括壳体(8)、摩擦条(5)和摩擦棒(2)的新型擦划式点火器,壳体(8)为套筒结构,壳体(8)的中心轴线上方设有第一圆孔(12),第一圆孔(12)的下方设有与第一圆孔(12)相通的第二圆孔(6),第二圆孔(6)的上方设有第一内螺纹(3),摩擦条(5)设置在壳体(8)右侧突出部的凹槽内。
摩擦棒(2)包括套筒结构的握把(1)和空心结构的空心棒体(4),握把(1)的加油孔(13)内设有棉绳(9),棉绳(9)向下穿过空心棒体(4)后,棉绳(9)的底部与摩擦头(7)一起固定在空心棒体(4)的底端,燃油从握把(1)的上方添加到加油孔(13)内并被棉绳(9)吸收,手握握把(1),将摩擦头(7)与摩擦条(5)擦划产生火花后即可进行较长时间的点火。
空心棒体(4)的上部的径外设有与握把(1)成一体结构的圆管(10),圆管(10)的上部设有密封圈(11),圆管(10)的下部的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圆孔(6)的上方的第一内螺纹(3)配合联接,点火结束时,将空心棒体(4)插入第二圆孔(6)内,拧紧摩擦棒(2),即可轻松熄灭火苗。
加油孔(13)的上部设有带套筒(15)的橡胶堵头(14),套筒(15)的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套筒(15)与橡胶堵头(14)之间采用强力胶胶粘接合,橡胶堵头(14)的下部设有与加油孔(13)的上部的第二内螺纹配合联接的第二外螺纹(16),加油结束时,拧紧橡胶堵头(14),即可防止燃油泄漏、挥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福仲,未经罗福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6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