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稳腔谐振腔调Q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4794.4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9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巧珍 |
主分类号: | H01S3/098 | 分类号: | H01S3/098;H01S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1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稳腔 谐振 腔调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注入锁定法进行主动调Q的激光器,尤其涉及一种单脉冲单纵模调Q激光器,属于激光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单纵模脉冲激光器以其单色性好、时域无调制的特点在高能量放大系统中常作为脉冲种子源。实现单纵模运转可采用色散法,F-P标准具法,复合腔法,环行腔法以及上述方法的组合方法。单纵模激光器结构一般较复杂且输出功率(能量)较小。为了提高单频脉冲峰值功率可采用调Q方法,主动调Q所需的器件体积大,构成复杂;被动Q开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因此在对输出脉冲没有严格时序要求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用被动调Q方法实现单纵模运转,国内已有环形腔结构被动调Q方案实现单纵模运转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好现有技术的问题,弥补现有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稳腔谐振腔调Q激光器,包括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一Q开关、PZT、标准具、光阑、第一波片、第二波片、偏振器、衰减器、介质膜偏振装置、第二激光发射器、耦合器、第三波片、第二Q开关、发生器、滤光片、干涉仪、智能终端、主控机和电控马达,其中按照光路依次设置一激光发射器、第一Q开关、标准具、光阑、第二波片、偏振器、衰减器、介质膜偏振装置、第二激光发射器、耦合器、发生器、滤光片和干涉仪,所述智能终端与主控机连接。
优选的,上述第一激光发射器两侧分别设置第一Q开关和PZT,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两侧分别设置质膜偏振装置和耦合器。
优选的,上述第一波片、第二波片和第三波片均为λ/4波片,所述耦合器为输出镜耦合器,所述干涉仪为扫描共焦干涉仪或F-P干涉仪。
优选的,上述发生器为二次谐波发生器,所述滤光片为1.06μm的滤光片。
优选的,上述电控马达与主控机连接,电控马达还分别与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稳腔谐振腔调Q激光器采用注入锁定来代替谐振腔内通常使用的谱选择元件成功地使Q开关高功率非稳定谐振腔Nd:YAG振荡器实现单纵模工作,可以获得较高功率、带宽较宽的脉冲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激光发射器;2-第一Q开关;3-PZT;4-标准具;5-光阑;6-第一波片;7-第二波片;8-偏振器;9-衰减器;10-介质膜偏振装置;11-第二激光发射器;12-耦合器;13-第三波片;14-第二Q开关;15-发生器;16-滤光片;17-干涉仪;18-智能终端;19-主控机;20-电控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稳腔谐振腔调Q激光器,包括第一激光发射器1、第一Q开关2、PZT3、标准具4、光阑5、第一波片6、第二波片7、偏振器8、衰减器9、介质膜偏振装置10、第二激光发射器11、耦合器12、第三波片13、第二Q开关14、发生器15、滤光片16、干涉仪17、智能终端18、主控机19和电控马达20,其中按照光路依次设置一激光发射器1、第一Q开关2、标准具4、光阑5、第二波片7、偏振器8、衰减器9、介质膜偏振装置10、第二激光发射器11、耦合器12、发生器15、滤光片16和干涉仪17,智能终端18与主控机19连接。
其中,第一激光发射器1两侧分别设置第一Q开关2和PZT3,第二激光发射器11两侧分别设置质膜偏振装置10和耦合器12。第一波片6、第二波片7和第三波片13均为λ/4波片,耦合器12为输出镜耦合器,干涉仪17为扫描共焦干涉仪或F-P干涉仪。发生器15为二次谐波发生器,滤光片16为1.06μm的滤光片。电控马达20与主控机19连接,电控马达20还分别与第一激光发射器1和第二激光发射器1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稳腔谐振腔调Q激光器采用注入锁定来代替谐振腔内通常使用的谱选择元件成功地使Q开关高功率非稳定谐振腔Nd:YAG振荡器实现单纵模工作,可以获得较高功率、带宽较宽的脉冲能量。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巧珍,未经陈巧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47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四氟乙烯衬里支管接头密封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制冷管道的快速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