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单向差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93036.0 | 申请日: | 2015-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2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锐 |
| 主分类号: | F16H48/24 | 分类号: | F16H48/24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单向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传动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使用自锁齿轮的汽车单向差速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差速器是能够使左、右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通常按其工作特性分为齿轮式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两大类。纵观现有的汽车差速器,有的结构复杂,有的体积庞大,有的容易打滑,有的差速出现延迟。为此,人们设计了多种汽车差速器,中国专利申请多达上百件,例如ZL2012206489588号《一种汽车差速器》、ZL2013200504517号《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差速器》、ZL2013202611994号《一种汽车差速器》、ZL2013202611848号《一种汽车用高效差速器》、ZL2013202613345号《一种汽车用差速器》、ZL201320359491X号《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汽车差速器》、ZL2014200125958号《一种汽车差速器总成》、ZL2014201711909号《左右半轴能互为反转的汽车差速器》、ZL2014205729600号《内密封式汽车差速器》、ZL201420572955X《汽车差速器》等等。这些差速器的专利技术效果究竟如何,无从了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单向差速器,以克服现有差速器的缺陷,改善汽车差速器的结构和性能。
设计人提供的汽车单向差速器,由一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组成,其中,主动轮有一个筒体和套装在筒体中间的齿轮,齿轮将筒体分为前后两段,两段均有一个方孔,用来安装棘爪;两个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主动轮前后两段筒体之中,每个从动轮有两个反向相叠的棘轮,两个棘爪分别插入其中一个棘轮的棘齿上,控制棘轮作单向转动;两个从动轮的中心分别安装有一个半轴。
上述棘爪的头部为空心筒,有一根细轴将其安装在主动轮方孔内两边的小孔中。
上述从动轮两个反向相叠的棘轮,共同安装在同一半轴上,一个用于正转,另一个用于反转,均由棘爪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单向差速器的运行状态,概括而言是:中间的主动轮带动两边的转动,即:在汽车动力通过主动轮的齿轮带动整个差速器转动时,两端的棘轮也会跟着转动;行车过程中如果需要差速,两端棘轮的转速就发生改变,其中的一个棘轮的转速会比另一个快;当需要左侧转速比右侧转速快,这时,在右侧的牵引下 左侧棘轮将脱离主动轮牵引加速运行,从而超过右侧从动轮和主动轮的转速,达到差速的效果。反之同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①不打滑;② 装置体积小,重量轻;③ 时时差速无延迟;④ 造价低廉。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单向差速器主要适用于各种小型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单向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差速器正视图,图3为差速器左视图,图4为E-E向视图;图5为主动轮示意图,图6为主动轮正视图,图7为主动轮左视图,图8为F-F向视图;图9为从动轮示意图,图10为从动轮正视图,图11为从动轮左视图,图12为G-G向视图。
图中,1为主动轮筒体,2为主动轮齿轮,3为方孔,4为从动轮的棘轮,5为棘爪,6为半轴,7为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的汽车单向差速器,由一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组成,其中,主动轮有一个筒体1和套装在筒体1中间的齿轮2,齿轮2将筒体1分为前后两段,两段均有一个方孔3;两个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主动轮前后两段筒体1之中,每个从动轮有两个反向相叠的棘轮4,两个棘爪5分别插入其中一个棘轮4的棘齿中,控制棘轮4作单向转动;两个从动轮的中心分别安装有一个半轴6。棘爪的头部为空心筒,有一根细轴将其安装在主动轮方孔3内两边的小孔7中。从动轮两个反向相叠的棘轮4共同安装在同一半轴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锐,未经杨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3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档从动齿轮
- 下一篇:一种外置摩擦式汽车差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