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絮凝-无动力单阀滤池集成式小型净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92521.6 | 申请日: | 2015-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9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珍;明驹;武福平;杨浩;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 动力 滤池 集成 小型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村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电絮凝-无动力单阀滤池集成式小型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短缺、饮水水质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住户分散,供水成本高,水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的雨水蓄积工程解决了该地区人畜饮水、抗旱补灌、保苗增收等问题,但是储存于水窖中的集雨窖水易受到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动物粪便等)、空气污染物、农药化肥以及其他由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另外集雨窖水在水窖中长期储存,水质会产生变质。作为生活饮用水,其浊度、有机物、氨氮以及细菌等指标严重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
目前,国内现存的大部分净水设备都是针对水质较好的市政管网给水和饮用水水源水,而西北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具备操作复杂设备的能力。因此,针对该水质,研究出稳定且经济上可行的净水装置对解决西北村镇居民安全饮用水问题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去除污染物效果显著的微电絮凝-无动力单阀滤池集成式小型净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电絮凝-无动力单阀滤池集成式小型净水装置,包括原水箱、单阀滤池、反冲洗水箱、紫外消毒器和水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箱的上部侧面设有溢流管,其底部设有凹形的电解反应区,该电解反应区内设有外接6~12V的直流稳压电源的铝制电絮凝极板;所述电解反应区的底部与U型进水管的一端相通,该U型进水管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单阀滤池的顶部相通;所述反冲洗水箱的底部通过反冲洗进水管与所述单阀滤池的底部相通,其上部连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中间连有所述紫外消毒器,其末端接用户水箱;所述水封井中插有反冲洗排水管,该反冲洗排水管的一端与与所述单阀滤池的顶部相通;所述单阀滤池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集水区、承托层、滤料层。
所述反冲洗排水管上设有反冲洗控制阀门。
所述集水区高度为80mm。
所述承托层为80mm厚的粒径为2~8mm的鹅卵石。
所述滤料层为500mm厚的粒径为0.35~0.7mm的石英砂。
所述原水箱的底部与所述单阀滤池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000mm。
所述反冲洗水箱的底部与所述单阀滤池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200mm。
所述U型进水管的内径为4mm。
所述反冲洗进水管的内径为1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微电絮凝发生器,通电工作时,电极板的阳极反应如下:
Al→Al3++3e,
Al3++3H20→Al(OH)3+3H+,
nAl(OH)3→Aln(OH)3n;
产生的多核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铝是很好的絮凝剂,与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可溶性污染物、细菌、病毒等结合生成絮状体。
阴极发生:
H2O+3e→H2↑+3OH-;
产生的气体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上浮,起到了混合搅拌的作用,从而使胶体脱稳,然后流入U型管道。通过控制U型管道的长度可保证较短的絮凝时间。而脱稳的胶体颗粒流经U型进水管管道时,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微絮凝作用,变成微小絮体。
与传统的电絮凝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电解反应区、铝制电絮凝极板和U型进水管管道构成的微电絮凝发生器可在有效地去除集雨窖水中胶体颗粒杂质及悬浮物的同时,将絮体的尺寸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无需单独设置沉淀池,减少了处理单元的设置,降低了后续处理单元的污染负荷,从而保证了适宜的过滤周期。
2、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动力单阀滤池,与无阀滤池相比,增加的反冲洗控制阀门可以随意控制过滤时间和反冲洗强度。同时滤料层为500mm厚的粒径为0.35~0.7mm的石英砂,和传统的快滤池相比,滤料不均匀系数小,减小了滤料板结现象发生的概率。
3、本实用新型在冲洗过程中使用反冲洗水箱中的预留反冲洗水,通过控制反冲洗水箱和水封井之间的水位差,无需设置反冲洗水泵就可保证反冲洗强度,使石英砂滤料膨胀率保持在在40%~50%之间,因此,整个反冲洗过程不消耗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25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有色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治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