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建筑青砖外墙修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2325.9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1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委;王友健;陈玲玲;温新德;李丙勇;孙思海;卞荣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273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建筑 青砖 外墙 修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建筑青砖外墙修复结构,适用于破损严重且丧失承载能力的青砖外墙。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青砖瓦屋建筑,传承着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建筑风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一些古建筑的青砖外墙风蚀损坏严重,如按传统的工艺维修、重建,则需要大量的青砖。古建筑的保护、修复至关重要,然而如何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保证古建筑原有面貌成为施工一大难点。
古建筑修复的最大难题是材料缺乏,尤其木料与传统砖瓦。木料方面,在没有相应尺寸的干木料或者木料稀缺珍贵时,可采用其他刚性材料外贴覆薄片木料后刷漆或贴覆仿木纹材料。而砖瓦材料多暴露于室外环境中,且单体外露面积小,不适宜使用贴覆工艺或整体刷漆工艺,大多情况下只能考虑烧制相应的砖瓦,但烧制工艺非常严格、讲究,非特定情况下现代砖瓦厂,即使了解这一系列传统工艺,考虑成本与销售渠道,基本不愿投入生产。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已经发明了很多古建筑青砖外墙修复施工方法,比如采用青砖贴面的施工方法、超薄仿古青砖技术等,可模仿古建筑的装饰风格,具有一定的仿古效果。但是,这些方法有易空鼓脱落、施工工艺复杂等缺点。
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能够即能针对不同破损状况且施工简便的古建筑青砖外墙修复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古建筑青砖外墙修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古建筑青砖外墙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结构设置于破损严重且丧失承载能力的青砖外墙内,包括一个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由端支架、侧支架和中支架组成;在框架结构两侧由内向外设置有挂网、抹灰层和外墙修复层;挂网与框架结构之间浇筑有细石混凝土。
所述框架结构由两根端支架、两根侧支架和两根中支架组成,端支架位于框架结构的上下两侧,中支架设于两根端支架之间、连接两根端支架的端部;侧支架两端与端支架相连,设于两根中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古建筑青砖外墙修复结构,对于破损严重且丧失承载能力的青砖外墙,需在严重破损区外周的原青砖外墙上打设孔洞,设置横向支撑,并通过连接螺丝连接至竖向支撑,然后挖除严重破损区,在严重破损区内设置框架结构,框架本身也是加筋体,然后沿框架周围支模浇筑细石混凝土,待其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最后完成挂网、抹灰层和外墙修复层的施工,修复外墙景观。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严重破损区进行完全开凿,填充刚性填充物,从根本上保证了古建筑青砖外墙的修复质量,形成的新墙体不仅与原墙体在外形上一致,而且还不宜脱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借助外侧的支撑体系,避免了对严重破损区修复时造成的墙体再破损的情况,也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克服了面砖粘结性差、易空鼓脱落、吸水率和通透性强、强度低、易碎、切割加工易破边掉角、粘贴后易受冻胀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青砖外墙修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中A-A示意图。
图3是青砖外墙支撑设置图。
图4是青砖外墙修复完毕图。
图中:1-挂网;2抹灰层;3-外墙修复层;4-原青砖外墙;5-连接螺丝;6-细石混凝土;7-端支架;8-侧支架;9-中支架;10-横向支撑;11-竖向支撑;12-严重破损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本实用新型青砖外墙修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 中A-A示意图。图是3青砖外墙支撑设置图。图是4青砖外墙修复完毕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冠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2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供电供热活动板房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模板的搭接式阳角模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