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售货机自动送货平台的升降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1131.7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互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9/00 | 分类号: | G07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售货 自动 送货 平台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售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售货机自动送货平台的升降杆。
背景技术
自助售货机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又被称为24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在发达国家,使用自助售货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当大的一部分商品由自助售卖机售出,在售货机的显示屏幕上进行操作,输入商品号码和购买数量,并投入钱币或刷卡后,商品就会从取货口出来。在我国,饮料自助售货机虽已被大量使用,但人均占有量依旧不高,而食品自动售货机更是缺少有待普及。因此我国的市场前景广阔,但现有的食品自动售货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自动售货机一般为多层设置,常见的饮料售货机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掉落方式使瓶装饮料掉落到某一高度供购买者拿取,而除饮料之外的食品,如热食,就不能通过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送,因而设计出一种能够平稳上升和下降传送货物的机构十分必要。升降杆结构简单,占据空间较小,利用升降杆来带动出货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现在常见的升降杆如丝杆机构,造价昂贵,单个抗弯矩能力较差,不适用于侧方重物提升;若同时在出货平台的四周均匀设置多个丝杆升降机构,虽然消除了由重物倾斜原因所产生的弯矩,但这使得升降机构占据加大的空间,使用不方便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能够承受由倾斜重力产生的较大弯矩的用于售货机自动送货平台的升降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售货机自动送货平台的升降杆,包括动力电机、皮带、上端定滑轮、下端定滑轮、滑块、送货平台连接块、导向杆一、导向杆二和壳体;所述上端定滑轮和下端定滑轮分别设于客体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动力电机与上端定滑轮传动连接;所述皮带绕过上端定滑轮和下端定滑轮,滑块设于壳体内与皮带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一和导向杆二平行固定设置于壳体内的左右两侧,滑块上开设与导向杆一和导向杆二滑动配合的导向套;所述壳体的正面自上而下开设导槽,送货平台连接块通过导槽固定连接在滑块上;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送货平台较为平稳地上升和下降,两个导向杆的设置可以承受送货平台较大的倾斜力产生的弯矩。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定滑轮和下端定滑轮均为齿形轮,皮带为与齿形轮相啮合的齿形皮带,能够有效地防止皮带打滑,将送货平台准确地提升到预定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后面还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后面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板和固定孔可以很方便且牢固地将升降杆固定到墙壁上,占据空间小,安装使用都很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为可上下调节的长槽型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适于侧方重物提升;2、占据空间小,安装使用方便;3、成本低廉,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杆的传动原理图;
图2是滑块与导向杆的活动连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图6是齿形轮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配合售货机自动送货平台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售货机自动送货平台的升降杆,如图1~4所示,包括动力电机1、皮带2、上端定滑轮3、下端定滑轮4、滑块5、送货平台连接块6、导向杆一7、导向杆二8和壳体9。上端定滑轮3和下端定滑轮4分别设于客体9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动力电机1与上端定滑轮3传动连接。皮带2绕过上端定滑轮3和下端定滑轮4,滑块5设于壳体9内与皮带2固定连接。动力电机1带动上端定滑轮3运转,进而使得皮带2绕上端定滑轮3和下端定滑轮4运转。滑块5随皮带2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送货平台连接块6的上升和下降。
导向杆一7和导向杆二8平行固定设置于壳体9内的左右两侧,滑块5上开设与导向杆一7和导向杆二8滑动配合的导向套。壳体9的正面自上而下开设导槽10,送货平台连接块6通过导槽10固定连接在滑块5上。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送货平台较为平稳地上升和下降,两个导向杆的设置可以承受送货平台较大的倾斜力产生的弯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互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互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1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型刀盘角度调整锁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