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试验加载及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9351.6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8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白国良;朱超;王保实;陈诚诚;韩玉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长期 变形 试验 加载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载及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试验加载及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的适时提出一方面解决了巨量建筑垃圾处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使得建筑垃圾得以循环利用生产建筑原材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天然资源,而且降低了生产的能耗。因此,这种环境友好型建材以及相关的技术研究成为了目前土木工程建材发展的热点,由于再生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表面存在的水泥胶凝体微细孔与微裂纹,使得再生混凝土梁在长期恒定荷载的作用下其挠度的变化与普通混凝土梁存在差异,但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而挠度的变化对再生混凝土梁长期性能与耐久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再生混凝土梁在长期恒定荷载作用下挠度的测量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再生混凝土梁在长期恒定荷载作用下挠度的测量有千斤顶加压法、大弹簧施力法和重物直接堆积法等几种常见测法。对于千斤顶加压法,由于千斤顶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导致在长期加压过程中容易出现“回油”的现象,而且当构件挠度发生变化后,千斤顶的支撑距离变长,使千斤顶压力值发生变化,从而满足不了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荷载恒定这一关键要求。对于大弹簧施力法,由于构件挠度发生变化后,使大弹簧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同样不能保证给构件施加的荷载保持恒定。对于重物直接堆积法,堆积加载为了达到巨大的压力值,对堆积重物的密度要求很高,对试验场地的要求非常严格,实施过程非常困难,加载方式不灵活,在构件上堆积大量重物给构件的测量过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恒定荷载变形试验加载及测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试验加载及测量装置,包括异形承台,所述异形承台上方设置有两个可相对于异形承台沿水平方向滑动的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的上方共同支撑一个构件,所述构件的上方设置加载装置;
所述两个定位柱之间设置有多个位置可调的百分表。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承台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定位柱可沿滑槽滑动。
具体地,所述加载装置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构件垂直的钢梁,所述钢梁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钢臂与异形承台连接,钢梁与钢臂活动式连接;所述钢梁的另一端下方安装加载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钢梁与构件之间设置有一个分配梁;所述分配梁与构件之间设置有圆轴支座和三角支座,所述圆轴支座和三角支座关于分配梁中间位置对称设置。
具体地,所述两个定位柱之间设置有多个支座,所述支座可沿滑槽滑动,所述支座上安装所述的百分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与构件之间设置有三角支座。
可选地,所述钢梁与钢臂通过销钉连接。
可选地,所述异形承台为对称的多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设置定位柱用于支撑上方的构件,其位置可根据不同构件的尺寸进行调整,使得两个定位柱分别位于构件两端的下方以支撑构件;调节定位柱与构件整体的位置,使得加载装置可根据不同的加载要求对构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加载,实现三分点加载或偏加载,从而提高了加载及测量装置的使用范 围。
2、设置加载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可将配重块的总重量放大一定倍数施加在待测构件上,整个装置形成一个自平衡系统,保证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荷载恒定不变,操作方法方便可行,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大大提高了对再生混凝土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挠度测量的精确性和方便性,克服了现有方法操作难、精度差的缺陷。
3、设置多个支座,使得百分表的位置可根据待测点位进行调整,使得测点位置布置灵活,与构件不同加载位置配合方便,能够满足构件不同位置挠度值的测量要求,提高了测量的灵活性。
4、设置异形承台为多边相接的异形钢筋混凝土承台,保证定位柱在异形承台上具有足够长的移动距离,使得定位柱能够支撑不同尺寸的构件;且异形承台沿钢梁长度方向部分延伸,从而使异形承台能够承受加载过程中带来的弯矩,保证整个实验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9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黏度的糊树脂手套料
- 下一篇:一种多级椭叠固液分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