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84698.1 | 申请日: | 2015-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红;丁现亮;杨忠彬;常秀荣;和明莉;董新志;刘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中天光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13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路宽 |
| 地址: | 45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二次电池之一。便携式电子设备微型化、长待机的不断发展,作为电源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尤其是体积能量密度不断地提升,以满足日益加剧的需求。如自从1997年Padhi等首次报道了LiFePO4能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LiFePO4具有安全、环保、价格低廉、理论比容量高、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但是纯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极低,从而导致其大电流充放电时容量衰减迅速,高倍率性差,因些提高其导电率是LiFePO4的主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人们不断在锂离子正极材料方面不断探索,作为一种电池正极材料,硅元素目前受到很多的关注。如果将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石墨正极换成硅正极的话,电池总电量有可能增加63%,而电池的重量和大小都可减少4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层、集流体层、三维簇结构层、硅涂层、隔热层、摩擦凹槽,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涂覆于集流体层上,所述隔热层均匀涂布在正极活性材料层上,所述摩擦凹槽均匀设置在集流体层上,所述三维簇结构层附着于正极活性材料层上,所述硅涂层涂覆在三维簇结构层上,所述硅涂层厚度为4-9微米。
优选的,所述三维簇结构层由至少一组锥形碳纳米管聚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内设有隔热空心小颗粒。
优选的,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由锰酸锂层、磷酸亚铁锂层、磷酸锰铁锂层、磷酸钒锂层、钴酸锂层、锰酸锂层和硅酸亚铁锂层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由覆盖硅涂层上的锥形碳纳米管聚合而成的三维簇结构层与常用的石墨基正电极相比,构造出的锂离子电池展现出很强的充放电性和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其充电速度要快上将近16倍,同时电池总电量有可能增加63%,电池的重量和大小都可减少40%左右;集流体层表面设有摩擦凹槽,通过这种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集流体进行表面刻蚀,形成粗糙表面,从而提高集流体与活性材料的附着力,不仅可缓解锂离子电池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还可改善合金电极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与光滑铜片集流体电极相比,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能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极活性材料层、2集流体层、3三维簇结构层、4硅涂层、5隔热层和6摩擦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中天光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中天光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4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导流板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锂电池极耳焊接的铜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