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油浸式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4276.4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5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金思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油浸式 变压器 绕组 油道撑条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油道撑条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型油浸式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
背景技术
油浸式变压器由于防火的需要,一般安装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或室外,具有成本低、维修简单、工作可靠、过负荷能力强、适应环境广泛的特点。油浸式变压器在实际工作状态下,其线圈绕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过高会加速变压器内部绝缘件的老化,直接影响变压器的性能和寿命。为了提高变压器线圈绕组的散热性能,通常需要在线圈内设计油道,利用变压器油的对流作用将热量带走,用以降低线圈的温度。
层式绕组是绕组的线匝沿其轴向依次排列绕制的,其层状结构使其散热问题尤为突出。在现有技术中,层式绕组内一般采用瓦楞绝缘板或撑条帘形成散热油道,线圈的热量通过在油道中对流的变压器油带出,并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实现层式绕组的散热。但是,瓦楞绝缘板的强度有限,在绕制线圈时,受辐向力作用,瓦楞绝缘板形成的油道很容易被压塌,导致油道的堵塞,线圈绕组内部的热量无法通过油道循环散出。撑条帘通常为一整张纸平行黏上若干方形撑条。撑条自身具有一定地宽度和厚度,撑条的覆盖区难以散热。从理论散热看,希望撑条数量少间距大,从而降低撑条的覆盖率,提高散热效果;但是间距大了会引起绝缘纸皱起堵死油路,致使无法有效散热。同时撑条数量减少,也就是减少了绕组的支撑点,降低了绕组的机械强度。
为了克服层式绕组撑条帘的上述不足,发明人曾于2014年5月26日提出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26613.7,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的技术方案,该申请案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包括撑条和连接线,撑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撑条与撑条之间平行设置,且通过连接线依次连接为帘状结构;撑条上设有穿线孔或绑线槽,连接线穿过穿线孔或绑线槽将撑条相互连接;撑条与撑条之间的间距为5~20mm,撑条的直径为2~15mm;撑条由绝缘棒制成,连接线为绝缘线。该申请案利用圆形的撑条,降低了撑条对层式绕组的覆盖率,提高了变压器层式绕组的散热效果;并且,由于圆形撑条对层式绕组的覆盖率小,撑条与撑条之间间距可以很小,避免了绝缘纸起皱致使油道堵死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层式绕组的机械性能。但是,在实际生产使用中,发明人发现,将撑条利用连接线依次穿成帘状结构,撑条会在连接线上滑动,导致撑条与撑条之间的间距难以控制,在安装于到变压器绕组中时需要人工调整间距,费时费力,同时人工将撑条用连接线穿起来,效率非常低,难以实现高效率的批量生产;利用连接线捆绑撑条的方式,制作效率就更低了,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制作效率低、撑条间距不易控制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油浸式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撑条与连接线连接更加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撑条帘的制作效率;撑条与撑条之间的间距固定,安装使用时无需繁琐的间距调整,实现了批量生产;同时,变压器层式绕组的散热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油浸式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包括撑条和连接线,所述的撑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套线槽,所述的连接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与上述的套线槽尺寸相适配的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套装于套线槽中将若干根撑条连接成两端为连接线的帘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撑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便于连接环套入套线槽内的锥角。
优选地,所述的套线槽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连接环厚度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线的材质为绝缘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线的材质为尼龙。
优选地,所述的撑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的连接环为圆环。
优选地,所述的撑条与撑条之间的间距为5~20mm;所述的撑条的直径为2~15mm。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油浸式变压器层式绕组油道撑条帘,其撑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套线槽,连接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与上述的套线槽尺寸相适配的连接环,连接环套装于套线槽中将若干根撑条连接成两端为连接线的帘状结构;撑条与连接线连接更加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撑条帘的制作效率;撑条与撑条之间的间距固定,安装使用时无需繁琐的间距调整,实现了批量生产;同时使变压器层式绕组的散热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金思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金思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4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