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3972.3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9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涛;方慧平;晏强;陈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转向 操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属于汽车机械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益发展的汽车技术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商用车而言,其舒适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倚重,因此驾驶舒适性成为各主机厂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商用车的转向操纵系统包括转向传动轴、万向节、伸缩轴、方向盘,其上下摆角调整量为±5°左右,轴向伸缩量为约38mm,这对于不同身高体型分布的驾驶员其适应性较差,且驾驶员入座和起身极为不便,影响驾乘舒适性和休息舒适性,在非行驶情况下,驾乘人员的活动空间窄小和进出也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其能够增加方向盘轴向伸缩调节量,并增加方向盘上下摆角调节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包括第一万向节1、伸缩轴2、方向盘上下摆动调节铰接轴3、固定支架、第二万向节4、传动轴5、第三万向节6、方向盘7,其中,第一万向节1下端与转向机输入端相连,其上端与伸缩轴2连接;伸缩轴2上端与第二万向节4连接;第二万向节4上端与传动轴5相连;传动轴5与第三万向节6连接;第三万向节6与方向盘7连接;方向盘上下摆动调节铰接轴3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围,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能够使方向盘摆动、伸缩调节的导轨以及锁止机构。
其中,方向盘角度调节量为向前17°、向后28°,方向盘轴向调节量为±5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转向传动轴临近方向盘端部增加一万向节,同时增加方向盘轴向伸缩调节量,并增加方向盘上下摆角调节量,转向轴可以二次折叠至收起,保证满足第95分位司乘人员人机的同时,对现有的结构改变不至太大,不会增加过多的成本,驾驶员可以直立进出主驾驶位置,驾驶、休息舒适性得到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的驾驶状态图。
图3为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轴向拉伸52mm示意图。
图4为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管柱向上旋转17°示意图。
图5为方向盘向下翻转65°示意图。
图6为驾驶员座椅后移100mm示意图。
图7为驾驶员站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折叠的转向操纵系统,包括第一万向节1、伸缩轴2、方向盘上下摆动调节铰接轴3、固定支架、第二万向节4、传动轴5、第三万向节6、方向盘7,其中,第一万向节1下端与转向机输入端相连,其上端与伸缩轴2连接;伸缩轴2上端与第二万向节4连接;第二万向节4上端与传动轴5相连;传动轴5与第三万向节6连接;第三万向节6与方向盘7连接;方向盘上下摆动调节铰接轴3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前围,且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能够使方向盘摆动、伸缩调节的导轨以及锁止机构。
其中,方向盘角度调节量为向前17°、向后28°,方向盘轴向调节量为±5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驾驶员从驾驶状态(如图2)停车休憩时:驾驶员松开固定支架上的锁止机构,将方向盘7沿轴向拉伸52mm(如图3),再将方向盘绕铰接轴3向上折翻17°(如图4),然后将方向盘绕第三万向节6向下翻转65°(如图5)并锁止该位置,之后将座椅8后移100mm(如图6),此时处于第95百分位的人可以直立站起横向通过(如图7)。驾驶员从停车休憩状态准备驾驶时:驾驶员松开锁止,将方向盘7绕第三万向节向上翻转65°,再将传动轴5向下绕铰接轴3翻转17°,然后将方向盘7沿轴向压缩52mm,锁止该位置,最后将座椅8向前移动100mm(如图2)。为了满足最大第95百分位人能舒适地驾乘车辆,座椅8的前后调节量为向前150mm,向后100mm,方向盘角度调节量为向前17°、向后28°,方向盘轴向调节量为±52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3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