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板除尘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2829.2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4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军;张其龙;师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4 | 分类号: | B01D45/1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板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的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板除尘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灰石湿法脱硫后的湿烟气二次携带较多的不溶性石膏及石灰石颗粒并且常规除雾器出口液滴浓度为75mg/Nm3,加上烟气中未除尽的烟尘,造成脱硫塔出口烟气中的烟尘浓度无法满足现阶段环保法规对于重点地区燃煤机组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20mg/m3的要求,更无法满足现阶段关于超净排放法规对于烟尘含量≤5mg/Nm3的要求。
目前国内现有大型燃煤机组大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目前常采用的湿法脱硫净烟气的除尘除雾工艺路线为“除雾器+湿式静电”,采用该工艺路线,可以达到脱硫塔出口烟气烟尘含量≤5mg/Nm3的效果,但是,湿式静电除尘器造价高昂,运行电耗巨大,运行维护复杂。本体单独布置时,独立于湿法脱硫塔体之外,需要现场提供一定的场地,因此对于空间有限或布置紧凑的电厂,安装、布置、维护具有较大的困难。
中国专利CN 204208428U公开了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其中的旋流子前没有设置烟气导流装置,导致烟气流经过二级旋流子时,流场容易发生突变,流动状态变化不均匀,容易影响形成的液膜的稳定性,容易产生液滴的二次夹带,进而影响除尘除雾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烟气流动状态更加稳定、液滴二次携带量更少,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脱硫后等含有大量液滴的饱和湿烟气的深度除尘除雾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旋流板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多个除尘除雾单元,所述除尘除雾单元包括中空的过流筒体,过流筒体内部设有旋流子,所述旋流子下部连接有烟气导流装置,所述烟气导流装置与过流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烟气导流装置设有吹扫孔,所述过流筒体内壁上设有排污孔;所述烟气导流装置为截面积连续性变化的变截面圆台形中空筒体,圆台形中空筒体的上端面与旋流子连接。
所述旋流子包括中心固定筒、多个导流叶片和外部包围板,所述导流叶片按照设定仰角径向垂直分布于中心固定筒外壁和外部包围板内壁之间的环形区域。
所述中心固定筒为一端封闭且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筒体。
所述外部包围板为中空圆筒形结构。
所述烟气导流装置上端面的直径尺寸与旋流子外部包围板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外部包围板底部与烟气导流装置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烟气导流装置的下端面筒体直径尺寸比过流筒体的内径小3-5mm,在烟气导流装置根部与过流筒体之间形成一个3-5mm的环形槽,在过流筒体内壁形成的液膜通过重力作用流到环形槽内通过排污孔排出,保持了液膜厚度的稳定性。
所述烟气导流装置下端连接有导流装置连接法兰,通过导流装置连接法兰与过流筒体焊接在一起;所述过流筒体上端连接有过流筒体连接反法兰,相邻除尘除雾单元之间的过流筒体连接反法兰和导流装置连接法兰连接在一起。
所述排污孔分为上层排污孔和下层排污孔,所述上层排污孔的开孔方向与过流筒体内壁相切且与烟气旋流方向相同,所述下层排污孔的开孔设于烟气导流装置根部与过流筒体之间的环形槽内,下层排污孔垂直于过流筒筒壁,过流筒体内壁上形成的液膜通过上下两层排污孔持续排出。
所述上层排污孔和下层排污孔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过流筒筒壁。
所述吹扫孔设置于烟气导流装置根部,吹扫孔与下层排污孔同心,沿烟气导流装置周向均布。
所述吹扫孔数量可根据除尘除雾器入口烟气的含尘浓度进行调整,数量一般为12-18个。所述吹扫孔孔径不宜过大,以5mm为宜。
所述过流筒体内壁上层排污孔处设有挡液槽,上层排污孔位于挡液槽内;所述挡液槽为具有设定高度和设定深度的凹槽,其高度与深度等参数根据烟气流量、流速来确定,以获得最大持液量为准。
所述导流叶片的安装设定仰角为25°-45°。
本实用新型旋流板除尘除雾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饱和湿烟气自下而上通过旋流子时,烟气导流装置实现了气流运动状态的连续性变化,实现了气体分布状态的稳定性过度,水平运动的饱和湿烟气转变为高速旋转状态,期间,细小的液滴在湍流碰撞过程中团聚长成为较大的液滴,利用烟气中携带的液滴、烟尘的分离惯性不同,长大的液滴与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被甩到旋风烟道内壁的液膜上,实现对液滴和烟尘的捕捉,液膜的高度与厚度通过挡液槽及排污孔保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2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