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预制棒检验平台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82779.8 | 申请日: | 2015-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林;袁积鸿;王翔;刘发燕;盛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11/24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810007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预制 检验 平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预制棒生产中的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预制棒检验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的光纤预制棒是制造石英系列光纤的原材料,更确切地讲是拉制光导纤维(即光纤)的预制大棒,之所以称其为预制大棒,是因为其重量通常在上百斤甚至更重。为了确保光纤预制棒的质量,光纤预制棒生产厂商乃至光纤生产厂商通常需对光纤预制棒作诸如直线性、气泡和气线以及表面是否存在刮伤之类的检验。
以往对前述检验项目的检验通常由检验者在以手工方式转动光纤预制棒的状态下进行,藉以满足对光纤预制棒在360°方向的全面观察要求。但是如前述,由于光纤预制棒的份量较重,又由于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工艺的日趋完善,其直径逐渐变大,重量也相应增大,因而在检验过程中靠手工翻转光纤预制棒成了制约检验效率的瓶颈,并且检验者的作业强度较大。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光纤预制棒检验装置的技术信息,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889862A推荐有“一种大直径光纤预制棒偏心率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该专利申请方案虽然在说明书第0019段第7至8行提及了将预制棒按照顺时针旋转90°,但是未给出得以使大直径光纤预制棒旋转所需角度的具体的结构启示。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878955B提供的“一种大直径预制棒偏心率的测量设备及其测量方法”给出了将光纤预制棒翻转的结构,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25至0027段以及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1。本申请人认为该专利方案客观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第0018段归纳的四个方面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该专利方案是针对预制棒的弯曲度(专利称偏心率)的检验而提出的,因而检验项目相对单一;其二,由于该专利将左、右固定滚轮托架(即左、右支承滚轮托架,以下同)分别固定于移动滑台的左、右端,因而两者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于是当要对长度发生了变化的特别是长度变短了的不同批次的光纤预制棒检验时,便难将该光纤预制棒搁置于左、右固定滚轮托架上。或许该专利方案预见到了这一因素而在左、右固定滚轮托架之间设置有一配有电机并且通过手动操作而得以在左、右固定滚轮托架之间位移的移动托架,但是移动托架的增设会使结构变得复杂,增加制造难度并且有失经济性;其三,由于设置于左固定滚轮托架上的一对左支撑滚轮之间的距离以及设置于右固定滚轮托架上的一对右支撑滚轮之间的距离是不可改变的,因而仅能满足对同一直径的光纤预制棒的支承,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随着批次的变化,光纤预制棒的直径也相异,于是存在对被检光纤预制棒直径的挑剔性,即对光纤预制棒直径变化的适应性差;其四,由于需要配备犹如移动小车形式的前述移动滑台,因而致使整体结构复杂并且造价高。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推演,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扩展检验项目而藉以满足对光纤预制棒的弯曲度检验并且对光纤预制棒的诸如气泡和气线以及表面刮伤的检验要求、有利于依需改变左、右支承滚轮托架之间的距离而藉以适应对不同长度的光纤预制棒的支承、有益于对设置在左支承滚轮托架上的左支承滚轮以及对设置在右支承滚轮托架上的右支承滚轮的位置依需调整而藉以满足对直径大小变化了的光纤预制棒的枢转支承要求和有便于摒弃移动小车形式的移动滑台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体现良好的经济性的光纤预制棒检验平台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2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