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驾驶员模式记忆及切换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82380.X | 申请日: | 2015-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4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众北斗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6 | 代理人: | 高萍 | 
| 地址: | 10139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员 模式 记忆 切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员模式记忆及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驾驶员的座椅高度、座椅前后位置、几个后视镜的角度都需要驾驶员在驾驶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手动调节,当一辆车只由一个驾驶人员驾驶时,之用初次使用时调整好,后期就不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但是这种情况明显与现实情况不符,现实中以家庭用车基本上各个家庭成员都有可能驾驶,单位用车除了专职司机外其他人员也都有驾驶的可能,这样在每次使用时均需要调整才能符合驾驶人员的姿态需求,操作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驾驶员模式记忆及切换系统,可以记忆不同驾驶员的车上的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实现了数据指令快速切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驾驶员模式记忆及切换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模式记忆单元、指令输入单元、车内状态可调整的待调整机构;所述的模式记忆单元用于存储不同用户下待调整机构的最适宜状态参数信息;控制单元与待调整机构相连接,用于依据指令采集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或配置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控制单元与模式记忆单元相连接,用于依据指令存储或读取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指令输入单元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选择用户及输入操作指令。
优选的,所述的待调整机构包括座椅调整机构,所述座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包括驾驶位座椅的高度、前后距离位置、椅背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的待调整机构还包括后视镜调整机构,所述座后视镜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包括左后视镜角度信息、右后视镜角度信息、车内后视镜角度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指令输入单元包括触摸屏幕。
优选的,所述的指令输入单元包括音频采集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式记忆单元存储不同用户的最优配置信息,在使用时可实现快速的待调整机构状态参数信息的重新配置,实现了快速切换,极大地方便驾驶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各个细节问题。应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本实施例的一种驾驶员模式记忆及切换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单元、模式记忆单元、指令输入单元、车内状态可调整的待调整机构;待调整机构包括座椅调整机构、后视镜调整机构,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包括驾驶位座椅的高度、前后距离位置、椅背倾斜角度、左后视镜角度信息、右后视镜角度信息、车内后视镜角度信息;控制单元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模式记忆单元、指令输入单元、座椅调整机构、后视镜调整机构相连接;模式记忆单元用于存储不同用户下待调整机构的最适宜状态参数信息;指令输入单元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选择用户及输入操作指令;控制单元与待调整机构相连接,用于依据指令采集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或配置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控制单元与模式记忆单元相连接,用于依据指令存储或读取待调整机构的状态参数信息。
本实施例的指令输入单元采用触摸屏幕和音频设备综合作为输入设备,可以采用触摸屏选项模式实现选择用户和选择操作指令,也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实现选择用户和选择操作指令。
本实施例还可以将音响系统等娱乐设施作为待调整机构进行一体化设计,这样在用户进行模式切换的时候将一并将用户的最佳驾驶相关配置及娱乐相关配置同步进行快速切换,实现了不同驾驶人员的个性化需求,且实现了快速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众北斗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合众北斗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23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