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式冷渣机筒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79606.0 | 申请日: | 2015-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6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邱玉坤;闫运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F23J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式冷渣 机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膜式冷渣机筒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式冷渣机筒体。
背景技术
冷渣机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必备的辅助设备之一,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渣的冷却,一般需要将灰渣由900℃冷却至150℃甚至更低,灰渣通过冷渣机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由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将灰渣大部分热量带走,灰渣温度降低后,可以由输渣设备运走或储存到渣仓。随着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迅速发展,锅炉排渣量大、冷却水压力也高,这就要求配套的冷渣机出力要大,承压能力要高。
传统的夹套式冷渣机需要增大筒体钢板壁厚用以满足冷渣机的承压能力,但随着筒体钢板厚度的增大,其钢板耗材也越来越多,带来了焊接、失稳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其换热阻力也越来越大,降低了冷渣机的传热效率,直接影响冷渣机的出力,而膜式冷渣机其筒体均由鳍片管组焊而成,因管径小耐压性能大幅提升,且安全隐患小,但传统的膜式冷渣机仅采用膜式壁结构进行耐压能力的提升,虽然在筒径相等的情况下,管子的弧长展开后必定大过板筒的周长,但换热面积依然很难达到大机组大渣量的运行要求,且灰渣在筒体内部停留时间较短,不能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滚筒冷渣机的承压能力及在有限的空间内降低热阻提升其换热能力,且减少钢材用量,便于日后运行检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膜式冷渣机筒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式冷渣机筒体,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由若干进水管及回水管环形组焊而成形成冷却水腔,所述外筒体内侧螺旋焊接布置若干随着筒体的旋转而对灰渣产生向前的推动力的导渣叶片以及可从筒体底部将灰渣带到一定高度后缓缓抛下以形成渣幕的纵向叶片,所述外筒体内设有多组换热管排,所述换热管排通过弯头与所述外筒体组焊在一起形成水回路;每组换热管排均为独立结构。
所述换热管排为3组。
所述换热管排通过管排固定夹固定。
所述管排固定夹与所述外筒体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膜式冷渣机筒体,结构紧凑,承压能力强,重量轻,不堵渣,且在传统膜式冷渣机的基础上增设换热管排,使冷渣机在不增大尺寸的前提下将有效换热面积较原基础增加30%-40%,能大幅提升冷渣机的换热能力,满足冷渣机大出力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式冷渣机筒体的外形图;
图2所示为图1沿A-A线剖面结构示意图(略去换热管排);
图3所示为图1沿A-A线剖面结构示意图(略去导渣叶片);
图4所示为图1沿B-B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膜式冷渣机筒体,包括外筒体1、导渣叶片2、换热管排3、弯头4、纵向叶片5、管排固定夹6;所述外筒体1内侧螺旋焊接均匀布置若干所述导渣叶片2以及若干所述纵向叶片5,所述换热管排3通过弯头4与所述外筒体1组焊在一起形成水回路;管排固定夹6用以固定换热管排3,当管排位置确定后,将管排固定夹6与外筒体1焊固,换热管排3为多组,均匀布置于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上,且每组换热管排3均为独立结构,互不影响,在运行中可以单独解列或维修。
其中,外筒体1由若干进水管及回水管环形组焊而成形成冷却水腔,冷渣机工作时,冷却水自旋转接头处进入外筒体1的进水管、回水管,完成一次水冷却,冷却水自弯头4进入换热管排3,再参与一次热交换;每组所述换热管排3由三根冷却水管煨弯焊接而成,冷却水管的管子与管子之间用鳍片连接用以加强强度。
炽热的灰渣则自进渣口进入至外筒体1内,因导渣叶片2为螺旋布置,随着筒体的旋转,会对灰渣产生向前的推动力,灰渣自进渣端向出渣端移动,并将热量传递至导渣叶片2,导渣叶片2将热量传递至外筒体1管材中的冷却水,或直接通过换热管排3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水。
较优的,因为换热管排3与筒体中心线成一定角度布置,而且直接埋于灰渣中,可以起到“兜渣”作用,使灰渣可以随筒体旋转在筒体内停留更长的时间,更好的将热量与冷却水进行传递。
同时,外筒体1内侧焊有的均匀的若干纵向叶片5可以从筒体的底部将渣带到一定高度后缓缓抛下,形成渣幕,使灰渣热量更好的释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9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箱悬置安装结构
- 下一篇:辊式电石破碎机转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