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贵金属熔炼用石墨坩埚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79466.7 | 申请日: | 2015-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7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詹国彬;熊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洋炭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4/10 | 分类号: | F27B14/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王光辉 |
| 地址: | 2016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贵金属 熔炼 石墨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石墨在贵金属熔炼行业的应用。
背景技术
石墨由于其优异的导热、耐高温、高纯度、高强度、低膨胀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贵金属熔炼和提纯。比如常在感应加热熔炼炉中作为坩埚、治具,在1000甚至1600摄氏度以上的超高温下仍然稳定,且加热效率高;对于4个9甚至5个9纯度的常规贵金属熔炼,超高纯石墨是最合适的选择。
贵金属熔炼常常需要做成一定质量的小铸锭,现有的贵金属熔炼坩埚一般为单纯的圆筒形,如图1所示,往往需要做很多个小坩埚对应,操作繁杂,管理不便,生产管理成本高。加之模具设计的的原因不易脱模,不易控制铸锭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贵金属熔炼用石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整体呈圆筒状,坩埚内部根据需要分成1-10个腔室,各腔室形状和高度相同。
其中,所述坩埚内部腔室间隔开的薄壁厚度3-15mm,锥度1-10°。
其中,所述坩埚内部腔室间薄壁上端各开一个梯形通槽,槽宽5-30mm,深1-20mm。
其中,所述坩埚内部腔室拔模斜度1-10°。
其中,所述坩埚下半部外圆柱面拔模斜度1-10°。
其中,所述坩埚壁厚5-40mm,高度50-400mm,外径30-400mm。
其中,所述坩埚内部腔室体积根据金属种类和所需质量计算。
其中,所述坩埚外部设置台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炼用石墨坩埚采用等静压高纯石墨,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可以同时熔炼若干个要求质量的铸锭,并且脱模简单,加热和冷却效率高,管理方便,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是现有贵金属熔炼用石墨坩埚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炼用石墨坩埚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炼用石墨坩埚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应当将本实用新型理解成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这种实施方式,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功能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如图2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贵金属熔炼用石墨坩埚1整体呈圆筒状,坩埚外部设置台阶便于取放,整体规格为D150*160mm,壁厚12mm。坩埚内部分成三个腔室2,各腔室2形状和高度相同,腔室间的薄壁厚度最厚处为10mm,锥度为2°。坩埚内部腔室体积根据金属种类和所需质量计算。坩埚内部腔室间薄壁3上端各开一个梯形通槽4,槽宽10mm,深6mm,便于各腔室溶液的互相流动,保持体积均衡。内部三个腔室拔模斜度3°,坩埚下半部外圆柱面拔模斜度3°。
本实施例整体设计强度上充分满足了长期高温使用需要,同时综合了加热和冷却所需速率,熔炼时只需缓慢加料至坩埚三腔室持平即可获得所需质量的三个均等铸锭。由于铸锭连接部位小,分离简单,脱模简易。腔室数量合理,减小了约2倍的周转坩埚数量,降低人员操作和管理。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洋炭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洋炭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94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