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楼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78860.9 | 申请日: | 2015-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1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玉国 |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B32B13/12;B32B27/18;B32B27/30;B32B3/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封代臣 |
| 地址: | 2562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多功能 建筑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楼板,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楼板。
背景技术
楼板是一种分隔承重构件,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成若干层,并把竖向载荷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因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较好的坚固、耐久性优点,在各种建筑物中使用普遍。我国目前一般的公共建筑、民用住宅所使用的建筑楼板,绝大部分采用现浇筑钢筋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方式,即从搭设脚手架、扎设模板、绑扎钢筋到混凝土的浇筑,大部分工作都是现场施工,现浇建筑楼板的优点是:自身以及与墙体连接的整体性好,适合于抗震及整体性要求高的建筑;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大;隔热、隔声效果较差,层间传递的突发噪音高;工序多施工复杂,周期长,建筑材料消耗量大,产生的建筑垃圾多,同时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大影响;施工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大,雨雪等天气会导致工期滞后。尤其,是当前社会条件下材料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现场施工方式日益受到挑战。
随着建筑预制装配化施工的发展,模块化的建筑楼板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模块化的建筑楼板是指将楼板模块预先在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与现场施工方式相比,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建筑构件的质量能得到保证等优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146003.2、授权公告号CN2863960Y)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块,包括上模板、下模板、轻质材料层,轻质材料层配于上模板及下模板之间,用于解决空心体结构作为建筑楼盖的构件材料,其在楼板的具体施工中,操作复杂、构件破损率高的问题。但其存在的缺陷是,楼板模块的组装过程中,安装和定位不方便,需要人工调整和处理的工作量较大;其次,现有的楼板模块自重仍然较大,其保温防火性能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楼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楼板,包括拼装在同一平面内的多个楼板模块,所述楼板模块周边设有筒状的矩形钢框架,钢框架内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水泥层、轻体耐火材料层和第二水泥层;所述轻体耐火材料层为添加有阻燃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板,轻体耐火材料层的下方设置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固定在钢框架内。
如上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模块,所述支撑结构为水平排列的多根横向筋,所述横向筋浇注在第一水泥层内,其两端与钢框架内壁固定。
如上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模块,所述横向筋的下方设有纵向筋或网状筋,所述纵向筋或网状筋与钢框架内壁固定。
如上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模块,所述轻体耐火材料层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水泥层内和第二水泥层内设置的横向筋为错列分布。
如上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模块,所述钢框架由四块竖向的钢板经焊接制成。
如上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模块,所述钢框架由四根L型的角钢经焊接制成。
如上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建筑模块,所述钢框架的纵向或横向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相邻楼板模块拼装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在框架一侧的凸块以及另一侧的凹槽,所述凸块和凹槽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楼板模块标准统一,尺寸误差小,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平整度,便于安装施工。楼板模块采用工厂化的作业模式,从铸模、成型到养护绝大部分是流水线生产。包括钢框架、轻体耐火材料层等在内的相关构建先经过工厂化机械加工、成型,并且通过人工抽检测量,确保尺寸标准,方便楼板模块之间的对准定位以及水平度的控制,提高建筑楼板的平整度,减少拼接过程中人工调整,进而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后期的人工调整工作量,使得楼板模块拼装形成的楼板建筑偏差较小,精确度大大提高。
2、重量轻、强度大。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微量水泥、微量砂、新型轻质材料及钢构组成,重量虽轻但强度较好,制作时,钢框架和填充层整体成型,使得楼板模块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采用钢框架也方便相邻楼板模块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或者是通过其它拼插结构实现固定。在轻体耐火材料层的下方设置支撑结构,和目前现有的楼板模块不同,支撑结构主要起到防止模块制作时轻体耐火材料层脱落的作用,同时其浇注在第一水泥层内,也可以增加楼板模块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玉国,未经朱玉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88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TM机房环境综合采集仪
- 下一篇:防螨安睡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