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环流抑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5430.1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2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玉 |
主分类号: | B65G45/10 | 分类号: | B65G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盘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流 装置 | ||
1.一种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运输皮带导料槽上设置有涡流腔体和环流腔体,所述涡流腔体的一侧与落料管在下部连通,所述涡流腔体的另一侧设有环流腔体,所述环流腔体上设有环流管,所述环流管的一端与环流腔体顶部连通,另一端与落料管的上端侧壁连通,所述涡流腔体和环流腔体内设置有尘气消能器,导料槽内设有粉尘分流器、微尘吸附分离系统和尾封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腔体和环流腔体都与落料管的宽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腔体和环流腔体上设有人孔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尘气消能器共四组,其中三组均匀地设置于涡流腔体内的人孔门与落料管之间,其余一组设置于环流腔体的人孔门与环流管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管与导料槽接触的部分与水平方向形成α角,50°≤α≤7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管侧的导料槽内设有尾封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腔体和环流腔体下的导料槽内悬挂有粉尘分流器,所述粉尘分流器由配重橡胶板、工业帆布、聚氨酯板依次布置压紧而成,所述粉尘分流器的迎料面是两块耐磨聚氨酯板,中间层是一整块的工业帆布,所述配重橡胶板是一块至少10mm厚的配重橡胶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流腔体的前方导料槽内设有微尘吸附分离系统,包括密封盖、微尘吸附条、固定架,所述密封盖与导料槽上盖结合为一体;所述微尘吸附条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的微尘吸附条为四方条形结构,其中,两窄面为“W”形,其余两宽面为平面,所述的微尘吸附分离系统的宽度比导料槽内的宽度大一点,所述的微尘吸附条不少于四层,层与层之间的微尘吸附条交错相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流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分流器、微尘吸附分离系统和尾封帘的宽度稍大于导料槽的内部宽度,粉尘分流器、微尘吸附分离系统和尾封帘底端均与运输皮带弹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玉,未经李文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54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