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收纳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5058.4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0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祥;罗斌;马培莉;齐丹媛;马培茹;顾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立祥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收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收纳盒。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当耳机从包里或口袋里拿出来时,耳机线经常会缠在一起,需要费较长时间将耳机线理清,使用起来十分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不足,常用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收纳盒收纳耳机线,收纳盒就是一个盒体,结构简单,收纳耳机时将耳机线缠好放入盒体内,使用耳机时从盒体内拿出,这种收纳盒在使用时需要使用者来缠耳机线,因此比较耗费时间,而且理线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时候耳机线还是会缠在一起。另外一种常用的做法是在盒体内设置转轴,通过转轴的转动实现耳机线的收纳,如中国专利文献《耳机收纳盒》(申请号:201410572697.X;公布日:2015年01月07日)中记载了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圆盘形的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与盖体可拆卸连接,且盒体与盖体之间能相对转动;盒体内设有转盘,该转盘包括隔板及通过所述隔板轴线的转轴,该隔板上设有可通过且能固定耳机线的连接部;所述盖体内侧设有与所述转轴可拆卸连接的上轴套,上轴套可带动转轴转动;所述盒体内部设有与所述转轴可拆卸连接的下轴套,下轴套与转轴可相对转动,盒体的侧部设有两个可通过耳机插头的通孔。这种方案虽然能够很好的进行耳机线的收纳,但依然存在不足:1、仍然需要手工进行收线;2、耳机线的两端必须同时进行放线,不适用于两端放线长度不等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收纳盒,能够方便的实现耳机线束的收纳。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壳体以及布置在壳体内的收线轮,所述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二通孔,收线轮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或缺口;耳机线的中段缠绕在收线轮的外周壁上,缠绕后的一端从第一通孔中穿出并与耳机插头相连,缠绕后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三通孔或缺口、第二通孔后与耳塞相连;所述的壳体和收线轮之间设置有复位单元和锁紧单元,锁紧单元锁合时收线轮相对于壳体固定,锁紧单元解锁时收线轮在复位单元的作用力下转动并收纳耳机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耳机收纳盒可以自动完成耳机线的收纳,由于耳机线的布置使得连有耳塞一端的线束长度不发生改变,连有耳机插头一侧的线束长度可以任意进行调节,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其中未示出卷簧;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参阅图1、图2,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壳体10以及布置在壳体10内的收线轮20,所述的壳体10上开设有第一、二通孔111、121,收线轮20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1或缺口;耳机线的中段缠绕在收线轮20的外周壁上,缠绕后的一端从第一通孔111中穿出并与耳机插头相连,缠绕后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三通孔21或缺口、第二通孔121后与耳塞相连;所述的壳体10和收线轮20之间设置有复位单元和锁紧单元30,锁紧单元30锁合时收线轮20相对于壳体10固定,锁紧单元30解锁时收线轮20在复位单元的作用力下转动并收纳耳机线。通过设置收线轮20,将耳机线的中段缠绕在上面,这样就能避免耳机线杂乱、缠绕的现象。复位单元的作用就是使得收线轮20保持在将耳机线完全收纳的一个状态,锁紧单元30的作用是保证耳机线放出固定的长度且不会因为复位单元的作用力而收回。使用时,首先解锁锁紧单元30,然后用手拉出连有耳机插头的一端,收线轮20在拉力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单元的作用力转动放出耳机线,放到合适位置后,锁合锁紧单元30,锁紧单元30的锁合力将耳机线固定在该长度;当不需要使用时,再解锁锁紧单元30,此时耳机线就在复位单元的作用下缠绕到收线轮20上,完成耳机线的收纳。由于耳机线特殊的缠绕方式,保证拉出、收回连有耳机插头一端的耳机线的时候,连有耳塞一端的耳机线的长度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并且,拉出、收回手机线都非常的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立祥,未经徐立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50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人体识别的信号综合器拾音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手势电视机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