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电源抑制比的基准电压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2782.1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齐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宽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抑制 基准 电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准电压源,尤其涉及到高电源抑制比的基准电压源。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电源电压对基准电压的影响,设计了高电源抑制比的基准电压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高电源抑制比的基准电压源。
高电源抑制比的基准电压源,包括第一电阻、第一NPN管、第二NPN管、第二电阻、第三NPN管、第一PMOS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四NPN管、第五电阻、第五NPN管、第六电阻、第六NPN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电源电压VCC,另一端接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和所述第三NPN管的基极;
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NPN管的基极,发射极接所述第二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
所述第二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NPN管的发射极,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接电源电压VCC,另一端接所述第三NPN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三NPN管的基极接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集电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发射极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
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六NPN管的集电极,漏极接所述第三NPN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源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三NPN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另一端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并作为基准电压VREF输出端;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另一端接所述第四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和所述第五NPN管的基极;
所述第四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NPN管的基极,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另一端接所述第五NPN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六NPN管的基极;
所述第五NPN管的基极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集电极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六NPN管的基极,发射极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五NPN管的发射极,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六NPN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NPN管的集电极,集电极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NPN管的集电极,源极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
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漏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源极电源电压VCC;
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
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NPN管、所述第二NPN管、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NPN管构成启动电路,从电源电压VCC依次第一电阻、所述第一NPN管、所述第二NPN管形成电流,然后通过所述第一NPN管镜像给所述第三NPN管;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四NPN管、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五NPN管、所述第六电阻构成基准电压源的核心部分,基准电压m为所述第五NPN管和所述第四NPN管的面积比值;启动电路提供启动电流后,电压基准源正常工作后,由于所述第三NPN管的发射极电压升高,所述第三NPN管的发射极就不会有电流流出,所述第六NPN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构成电压基准源正常工作后反馈到基准电压源核心部分的工作电流,通过所述第二PMOS管镜像给所述第一PMOS管;所述第三PMOS管和所述第四PMOS管是为了减少电源电压VCC分别对所述第二PMOS管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影响,也即是提高了基准电压源的电源抑制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电源抑制比的基准电压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宽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宽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2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自动包胶机的落地式固定平台
- 下一篇:一种介孔分子筛的低成本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