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2590.0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5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容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容融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钱包 款项 兑换 辅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取款或货币兑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取款机,大多只能取一百元或五十元的钞票,不能为用户提供零钞兑换或取现服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设有显示屏、打印模块、键盘、NFC识别模块和出钞模块;
所述壳体内设有10元纸币钞盒、5元纸币钞盒、1元纸币钞盒、1元硬币钞盒、5角硬币钞盒和出钞通道,所述10元纸币钞盒、5元纸币钞盒、1元纸币钞盒、1元硬币钞盒和5角硬币钞盒分别通过所述出钞通道与所述出钞模块连接。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由于设有10元纸币钞盒、5元纸币钞盒、1元纸币钞盒、1元硬币钞盒、5角硬币钞盒和出钞通道、出钞模块,使用时,客户可以通过在设备上插入银行卡,单选或组合多选需要换取零辅币的金额和数量,设备自动从卡中电子钱包区扣款后,支付相应的零辅币;客户也可选择通过关联银行卡的手机进行二维码扫码支付后兑换零辅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显示屏,2、打印模块,3、壳体,4、键盘,5、NFC识别模块,6、出钞模块,7、电源模块,8、主控电脑,9、10元纸币钞盒,10、5元纸币钞盒,11、1元纸币钞盒,12、1元硬币钞盒,13、5角硬币钞盒,14、出钞控制模块,15、出钞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可将电子钱包款项兑换为零辅币的兑换机,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设有显示屏、打印模块、键盘、NFC识别模块和出钞模块;
所述壳体内设有10元纸币钞盒、5元纸币钞盒、1元纸币钞盒、1元硬币钞盒、5角硬币钞盒和出钞通道,所述10元纸币钞盒、5元纸币钞盒、1元纸币钞盒、1元硬币钞盒和5角硬币钞盒分别通过所述出钞通道与所述出钞模块连接。
所述10元纸币钞盒、5元纸币钞盒、1元纸币钞盒、1元硬币钞盒和5角硬币钞盒分别与出钞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出钞控制模块与主控电脑连接。
所述主控电脑连接有电源模块。
所述出钞控制模块、主控电脑和电源模块均设于所述壳体内。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包括:
一个能承载各种功能装置的柜型机架;控制单元;电源模块;一个10元纸币送出通道;一个5元纸币送出通道;一个1元纸币送出通道;一个1元硬币送出通道;一个5角硬币送出通道;五个隔离辅币仓柜;一组NFC近距非接触式识别硬件;一组显示屏。
具体包括客户化界面和机柜,所述客户化界面置于机柜一侧;机柜中装有控制单元、出钞模块、NFC识别模块及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单元记录有货币的算法公式;NFC识别模块和出钞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记录的所述算法及NFC模块传来的信息,计算并控制所述出钞模块输出相应零辅币。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有大量零辅币需求的中小企业商户、个体商户、出租车司机等,该类客户需向银行申请办理零钞兑换专用银行卡。此类卡具备两个功能区:存款账户功能区及电子钱包功能区。存款账户功能区发挥普通借记卡的功能,账户里的资金归商户所有;电子钱包功能区发挥普通预付卡的功能,相当于商户为了兑换零钞预存的备用金,该功能区里的资金归零辅币兑换机所有权方(在商户兑换零钞前,形成兑换机所有权方对商户的负债),该兑换机具备二维码支付功能,以增加商户兑换零钞的便捷性。使用时,客户可以通过在设备上插入银行卡,单选或组合多选需要换取零辅币的金额和数量,设备自动从卡中电子钱包区扣款后,支付相应的零辅币;客户也可选择通过关联银行卡的手机进行二维码扫码支付后兑换零辅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容融,未经李容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2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室大棚火灾报警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控制酒店门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