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烟喉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71686.5 | 申请日: | 2015-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超;付涛;李学宁;王晖;张晓静;闫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 地址: | 27683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烟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烟喉,属于城市民用住宅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住宅烟道的设计,由于用户较多,烟道狭窄,当共用同一烟道时,容易导致返烟和串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烟喉,可有效防止串烟和返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负压烟喉,包括进烟管、连接口、负压腔体、入墙端和连接翼;负压腔体一端的上部开设连接口,连接口与进烟管相连;负压腔体的另一端为入墙端,入墙端为开口状;负压腔体位于入墙端的外侧沿与入墙端相反方向设置一圈环形状连接翼。
进一步地,进烟管优选常规的圆形管径,负压腔体优选矩形腔体,负压腔体的宽度为进烟管直径的1-1.5倍,负压腔体的高度为进烟管直径的2.5-4倍。
进一步地,连接翼到入墙端边缘的距离为10-20mm,即入墙端的入墙深度为10-20mm。
进一步地,在进烟管中,位于连接口处设置抽气扇;或者,在负压腔体中,靠近入墙端处,设置抽气扇。
所述负压烟喉采用PVC注塑工艺制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扩大烟道局部宽度,形成负压区,彻底消除返烟串烟,减少室内环境污染。
(2)入墙深度的设置,为负压烟喉的稳定设置提供了保障。
(3)抽气扇的设置,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烟气的返串。
(4)负压烟喉的整体构造,可以防止烟气泄漏,产生良好的密封效果和负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负压烟喉第1立体图,
图2是负压烟喉第2立体图,
图3是负压烟喉第3立体图;
图中编号:1进烟管,2连接口,3负压腔体,4入墙端,5连接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实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负压烟喉,包括进烟管1、连接口2、负压腔体3、入墙端4和连接翼5;具体地,进烟管1为圆形管径,负压腔体3为矩形腔体,负压腔体3的高度为进烟管1直径的3倍,负压腔体3的宽度与进烟管1直径相等;负压腔体3一端的上部开设连接口2,连接口2与进烟管1相连;负压腔体3的另一端为入墙端4,入墙端4为开口状,负压腔体3位于入墙端4的外侧沿入墙端相反方向约15mm距离处设置一圈环形状连接翼5。
安装时,进烟管1与油烟的烟管连接,将总烟道处的外墙打通,形状和入墙端4一致,通过入墙端4深入到墙体内部,由连接翼5从外墙面压严,与墙体接触部分和与烟管接触的部分用玻璃胶密封即可。使用工作时,进烟管1连接烟气流出的端口,烟气沿进烟管1进入后,经过连接口2,进入负压腔体3中,再通过入墙端4的方向流入总烟道。
实施例2
除以下特征外,其他同实施例1:
在进烟管1中,位于连接口2处设置抽气扇,抽气扇用于增加负压烟喉对烟气的抽吸能力。
实施例3
除以下特征外,其他同实施例1:
在负压腔体3中,靠近入墙端4处,设置抽气扇,抽气扇用于增加负压烟喉对烟气的抽吸能力,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总烟道的烟气倒流。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未经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1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支撑架的门窗副框
- 下一篇:蜂窝型架空活动地板





